老虎爬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老虎爬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老虎爬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老虎的图片,了解老虎的外形特点,并尝试利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2、能描绘出老虎威猛、凶狠的动作和表情。
3、知道先涂浅色的部分再涂深色的部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老虎,或去动物园看过老虎。
2、课件:老虎的图片。
3、水粉笔,作业纸,各色颜料,抹布,桌布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老虎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教师:这是什么动物?老虎长什么样?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你知道老虎喜欢干什么吗?看看这些老虎在干什么?它的动作和表情是什么样的'?
2、师幼共同讨沦表现老虎的方法。
(1)教师:我们怎么才能画出老虎威猛、凶狠的感觉呢?(嘴巴张得大大的、牙齿尖尖的、奔跑的样子)
(2)教师:可以画老虎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表情?老虎喜欢在什么地方活动?这里的场景怎么表现?
●提示幼儿迁移以往的绘制经验,先涂浅色的部分,再涂深色的部分,避免图案模糊不清。
(3)教师:老虎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用什么颜色表现老虎身上的花纹呢?(橘色、白色)黑色的花纹怎么表现?(留黑)
3、幼儿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1)重点:表现老虎的外形和动作。
(2)难点:表现老虎凶猛的样子。
要点提示:
(1)帮助幼儿在创作的时候有感情地描绘,如象声词的引导“啊呜”、动词的引导“扑”“窜”、“跳”等。这样幼儿在创作的时候容易投入,表现出的老虎也会比较生动。
(2)老虎身上的花纹比较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且采取“留黑”的方法将黑色的花纹空着不涂,效果不错。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你是怎么表现老虎凶猛的样子的?
区角活动:
①科学区:观察老虎的样子,深入了解老虎的特征。
②美术区:用蜡笔画创作老虎;用油泥表现老虎凶猛的样子。
家园共育:
请家长带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观察老虎的不同动态。
老虎爬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
2.能创造性地排列图片,大胆合理想象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3.体会变换图片顺序的乐趣,学会倾听他人讲故事。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重点: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
难点:能创造性地排列图片,大胆合理想象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阅读绘本的经验,能在阅读的时候对画面进行一定的描述。
物质准备:PPT;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两只小形象,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引出西瓜船故事。
1.提问:这是谁?请你为他们起个名字吧!
2.出示小的不同表情,请幼儿观察并描述。
提问:你看到小都有哪些表情?你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二、逐幅观察图片,并讲述图片内容。练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有条理的讲述画面内容。
1.教师配合音乐逐幅出示挂图,请幼儿认真观察,师幼一起分析讲述,注意幼儿语言优美和逻辑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两只小在西瓜船里高兴地玩”。(开心的音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图“起风了,两只小在西瓜船里惊慌失措”。(紧张的音乐)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他们的表情?(丰富词汇: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打哆嗦等)
(3)出示第三幅图“一只小掉进了水里”,第四幅图“一只小在西瓜船里”。
提问:两只小怎么了?有什么办法能救它?
结合故事经验,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坐船时不嬉闹,落水时不慌张,想办法自救。
(4)出示第五幅图“小青蛙推着西瓜船,两只小坐在西瓜船里”。
第六幅图“小青蛙坐在西瓜船里,小站在岸上和他再见”。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启发幼儿有礼貌,要感谢帮助自己的人。
2.请幼儿与同伴讲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内容,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描述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在讲述时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并为故事起名字。
提问:这六幅图其实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吗?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通过丰富的语气、语调变化,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人物不同的心情。
(3)教师启发幼儿可以颠倒图片顺序进行讲述。
提问:这些图片如果颠倒位置,故事还会是这样吗?
三、幼儿分组操作,自由排序,大胆合理想象,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并完整交流讲述故事。
1.请个别幼儿尝试更换顺序进行完整讲述。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想象力并排序。幼儿分组描述图片,鼓励
幼儿用语言大胆与同伴分享自己看到的图画,并为故事起名字。
3.每组请一名幼儿来讲讲自己的排序,学习按故事发展的一定顺序
讲述。教师提醒并指导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连贯讲述故事。
四、活动延伸
提问:你觉得小小青蛙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让我们用画笔记录下来。为故事写一个续集!好吗?
大班语言《西瓜船》课后反思
《西瓜船》这一活动运用图画的形式,描述了两只乘坐西瓜船在水里玩耍,遇到危险后,在热心的青蛙的帮助下又成功脱险的故事。整个故事画面形象、生动,情节丰富且起伏跌宕,十分符合大班下学期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能够为幼儿带来美的欣赏和开心的感受。
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的不同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表达的热情,体现教学的趣味性,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音乐烘托故事中时而快乐,时而紧张的气氛,帮助幼儿通过多感官渠道进一步感受看图讲述的乐趣。
整个过程幼儿自始至终兴趣盎然,能够主动跟随教师发现情境中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操作来解答问题,氛围轻松愉快,幼儿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教师提问,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活动中充分利用了课件图片、音乐烘托、亲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丰富画面语言。
活动中我也注重了对幼儿优秀品质的培养,如:学习故事中小青蛙乐于助人、小知恩图报,以及在活动中学会倾听他人等,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均以达成。
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有不足,比如对幼儿的回应可以适当的增加追问,或者对幼儿的表达可以有更详细的点评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加以改进,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体验。
老虎爬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彼此由潜在矛盾、爆发矛盾到友好相处的全过程。
2.能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体验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
3.懂得要与朋友平等相处,同甘共苦。
●活动准备:故事录音、图片10幅(可装订成绘本)。
●活动过程
1.出示角色进行对比,引发认知兴趣。
(1)今天来了两位客人,看看是谁?
(2)大老虎长得怎么样?小老鼠呢?(丰富词汇:又高又壮、又瘦又小)
(3)它们可是好朋友,你想到了吗?你也有好朋友,想想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 (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猜想)
分析:将角色之间的差异对比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在给幼儿以强烈的视觉冲突的同时,更激起了幼儿的认知兴趣,同时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使他们展开合理的推理和想像。
2.猜想引出故事前段,体验角色的心理。
(1)看看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做什么?(出示3幅图:好人坏人游戏、分蛋糕、采野花)
做游戏时谁会做好人,谁会做坏人,为什么? (鼓励分角色体验表演)怎么分蛋糕?谁去采野花?
(2)我们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可要听仔细了,听听它们到底是怎么做的。 (听a段故事)
它们的问题在哪里?
师小结:对呀,好事都让大老虎做了,吃亏的事总让小老鼠做。想想小老鼠的心情会怎样?
小老鼠不开心的时候总要说一句什么话?一起来学一学。(提醒幼儿说时把小老鼠的神态表演出来)
分析:从事件发展的线索人手,先让幼儿结合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听故事进一步体验小老鼠的心理变化,巧妙地将核心内容前置并简化对它的`理解。
3.讲述第二段,引发幼儿讨论,迁移经验。
(1)虽然两个朋友之间有点小问题,但它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大老虎踢翻城堡画面)
(2)是什么事情? (鼓励幼儿看着画面说一说)
(3)好朋友把小老鼠精心搭的城堡踢飞了,小老鼠的心情怎么样?猜猜它会怎么做?
(4)看看小老鼠怎么做。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它会对大老虎说什么? (一起学学小老鼠勇敢反抗的话,并为小老鼠的勇敢鼓掌)
(5)看到小老鼠这样,大老虎会怎么做? 师提示:大老虎也不想失去小老鼠这个朋友。
(6)引发讨论:如果你是大老虎,会想什么办法来挽回小老鼠这个朋友?
进行角色表演,迁移经验(鼓励幼儿把想到的办法表演出来,请l~2名幼儿上来示范表演) 分析:此环节的安排是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核心内容一一“强势和弱势的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体验小老鼠由原来的逆来顺受转而勇敢反抗的心理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表演,进一步深入体验情节的变化,激起幼儿的共鸣。
4.讲述第三段,让幼儿体验角色的心理转换。
(1)看看大老虎是怎么做的。(出示4幅画面,进行排图对比,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2)小老鼠看到大老虎改变了,心情怎么样?会原谅大老虎吗?为什么?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欣赏b段故事)
(4)两个好朋友终于和好了, 但是大老虎如果经常要迁就小老鼠,它的心情也会怎样?那么,好朋友到底应该怎么相处? (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
分析:由于故事的两大情节闻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在展示画面的时候,有意识地将图片对应着进行排列,从视觉上帮助幼儿理解情节的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5.装订成绘本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
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做成一本漂亮的图书,一起来讲一讲。 (师幼共同讲述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分析:此环节设计考虑到绘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巧妙地收起展板上的图片——一张一张地叠放——看封面上的题目——贴上两个主要人物——用夹子夹起图书,然后师幼共同翻看讲述大书。这个过程就像把一颗颗珠子穿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给孩子以完整的印象。
●活动延伸
(出示新画面)小老鼠和大老虎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是什么呢? (犀牛)3个或者更多的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相处呢,大家回去可以讨论一下,将你的好方法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分析: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引出犀牛,用意是让幼儿思考更多的朋友应该怎么相处,这使活动内涵得以延伸,进一步拓展了幼儿对文本的想像和创造。
老虎爬教案 篇4
执教者:
x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制作纸质小老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制作老虎,让学生注意掌握老虎的形态和大小比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模拟布老虎制作方法,手工制作一只纸质老虎玩具。
教学难点:
手工制作一只纸质小老虎玩具。
教学设想: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小老虎的艺术形态,让学生体会制作纸质老虎的乐趣,从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制作过程中的缝合过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在旁指导。缝合完成后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添加、装饰小老虎,比一比谁的小老虎更有特点。
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卡纸、剪刀、订书机、胶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听歌曲导入,用多媒体播放《两只老虎》,导入揭示课题。
2、出示布老虎实物,介绍布老虎。
师:布老虎在我国古代就是已经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平安吉祥的象征,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3、欣赏布老虎的色彩和造型特征。
色彩:以黑色、黄色、红色为主体颜色,再配以白色、绿色、蓝色等等。
4、小训练:请学生在折叠好的卡纸上用黑色笔画出小老虎的外形,要求构图饱满。
5、教师点评小训练作业。
三、细节处理
1、图片对比欣赏,找出布老虎的共同特点。
2、找出布老虎的不同特点。
3、找出威威虎的不同表现方式。
四、小结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小老虎的制作过程。
(1)描画外形
(2)剪制
(3)装订
(4)填充。
2、学生制作。
五、自主表现
根据老虎主体颜色选择适当不同颜色卡纸剪贴五官。
六、展示评价
1、学生带着自己的小老虎上台展示、自评、互评。
2、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