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毛毛虫》含反思

2025/09/0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毛毛虫》含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毛毛虫》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故事,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PPT图片

活动过程:

通过课件引出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动物,你们认识吗?

幼:毛毛虫!

师:你们会学毛毛虫走路吗?

我们来学毛毛虫爬一爬,毛毛虫爬的时候手指是一弯一弯的。

师幼共同用食指弯弯作毛毛虫爬的样子。

2、师:你们做的很棒!

教师出示毛毛虫的图片。

师:那这只毛毛虫爬了没有?它为什么不动?

幼:因为它好饿、想睡觉、没力气、不开心

师:这个小朋友说得很好,这是一只好饿的毛毛虫。

今天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好饿的毛毛虫》,小朋友一起说一说,故事的名字叫

二、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语言+动作)

师:这只毛毛虫好饿,它要去找东西吃。它吃了什么?

幼:苹果。

师:吃了几个?

幼:一个。

师:好,那我们完整的说一遍。第一天,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

那它是怎么吃的?

幼:啊呜!

师:很好。现在跟老师学一学、做一做,注意一个苹果一声啊呜。

第一天,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啊呜!(它吃了一个苹果)。

师幼共同做毛毛虫吃苹果的动作,可请个别幼儿表演。

师:可是,到了晚上,毛毛虫的肚子又饿了。第二天,它又吃了什么?

幼:梨子。

师:吃了几个梨子呢?

幼:两个。

师:小朋友们快,毛毛虫现在要吃梨子了,啊呜啊呜!几声啊呜?

教师在此强调第一天一个苹果一声啊呜,第二天两个梨子两声啊呜。

师:现在你们来吃给老师看看,第二天是不是吃了两个梨子?

幼儿练习说完整的语句,并表演。

第二天,毛毛虫吃了两个梨子。啊呜!啊呜!它吃了两个梨子。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咕噜噜咕噜噜,是什么声音啊?毛毛虫的肚子怎么了?

幼:肚子的声音、饿

师:哎呦喂,毛毛虫还是好饿,我们一起帮帮它,去找东西吃吧。

哇,看到了什么?

幼:香蕉、三个香蕉

师:毛毛虫赶紧爬过来,啊呜、啊呜、啊呜。吃了几个什么东西?

再次让幼儿说完整。

第三天,毛毛虫吃了三个香蕉。啊呜、啊呜、啊呜。

4、师:到了第四天,毛毛虫想吃草莓了,你们猜猜它会吃几个呢?

幼:5个、4个、3个、2个、1个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究竟吃了几个草莓?

你们真棒!我来请一个小朋友完整的说一遍。

第四天,毛毛虫吃了四个草莓。啊呜、啊呜、啊呜、啊呜。

5、师:接下来,到了第五天,你们猜一猜毛毛虫吃了几个东西?

幼:5个。

师:真棒。我们数一数是不是五个呀?我们来看看它吃了五个什么?

幼:

师: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第五天,毛毛虫吃了五个桔子。啊呜、啊呜、啊呜、啊呜、啊呜。

6、师: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毛毛虫刚刚吃了哪些东西?(语言复述,不要动作表演。)

第一天,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

第二天,毛毛虫吃了两个梨子。

第三天,毛毛虫吃了三个香蕉。

第四天,毛毛虫吃了四个草莓。

第五天,毛毛虫吃了五个桔子。

7、师:毛毛虫还想吃什么?

扩散思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观看图片。

三、引导幼儿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1、师:哎呀,毛毛虫吃了这么多东西,终于吃的饱饱的。

它摸摸肚子,打打哈欠,想睡觉了。

毛毛虫睡醒了会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

幼:想。

师:现在你们都是毛毛虫,赶紧闭上小眼睛,睡觉了。

毛毛虫睡呀睡呀,睡了一天,两天,它睡了两个星期,终于醒来了。哎呀,毛毛虫该醒了。(幼儿睁开眼睛)

师:毛毛虫变成什么啦?

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学一学蝴蝶是怎么飞的?

师:呀,这里还有几条毛毛虫肚子饿饿的,我们到外面找点东西来喂它们吧!

师幼共同随音乐离场。

活动延伸:

观看相关视频,巩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幼儿仿编故事并表演。

活动反思: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故事情节简单、充满趣味性,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侧重点在语言领域,但我遵循《纲要》和《指南》的思想,还涉及了科学领域。

而本次活动一共三个环节,清晰明了,第一环请孩子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毛毛虫吃的东西,以及它怎么吃的`,一开始孩子们还有点害羞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兴趣是孩子的老师,第二环节,请孩子们边看图片边复述故事,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快速的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很顺畅,而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即有数学知识,又有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快乐,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三环节就是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听着音乐,从毛毛虫变成蝴蝶飞来飞去。但是这个环节没有孩子们只顾着游戏,而没有达到游戏的目的。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毛毛虫》含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在毛毛虫变长的过程中,感知并尝试进行颜色、大小的匹配。

体验参与数学游戏的乐趣。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红、黄色两色的大圆和小圆多于人数制作成挂脖

红黄两色的大圆小圆许多(其中一些贴有眼睛和触角作为毛毛虫的头像数量和幼儿相当)

大树叶四片(大红、大黄、小红、小黄)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

●每人佩戴一个挂牌,说说自己挂牌的颜色、形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发现大小也不同。

二、游戏:毛毛虫变出来

●颜色匹配:

——教师佩戴红色毛毛虫的头像,引导幼儿联系自己挂牌颜色,以接龙的形式变成一条颜色一样的毛毛虫。

——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的颜色,变成一条黄色的毛毛虫。

——毛毛虫吃树叶

——说说红色毛毛虫喜欢吃哪些树叶,为什么?。黄色的毛毛虫吃什么树叶?

●大小匹配:

——教师佩戴大毛毛虫头像,引导幼儿观察并通过同伴比较出自己挂牌的大小,以接龙形式变成一条大小一样的毛毛虫。

——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挂牌的大小,变成一条小毛毛虫。

——毛毛虫吃树叶

——说说大毛毛虫会喜欢吃哪些树叶,为什么?小毛毛虫吃什么树叶?

三、制作毛毛虫

●提供红、黄两色大圆小圆

请幼儿将挑选喜欢的圆黏贴在底板上,制作一条自己喜欢的毛毛虫

●介绍自己的毛毛虫,说说毛毛虫的身体是怎么样的?

本次的小班数学活动中,老师通过了圆圆的变毛毛虫,然后毛毛虫去吃树叶这样一个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情景开展的,带领幼儿对于集合和分类数学能力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接触体验。那在活动中我们老师都运用了什么策略呢?我们一起来谈谈吧!

1、幼儿积极地参与和表达是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本次活动中教师使用了哪些策略,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和表达?

2、本次活动哪些方面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

小婷婷回答:

1、首先教师选择毛毛虫的题材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吸引孩子学习兴趣;其次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教师及时做好个别幼儿的协助工作;最后,由于幼儿的判断分析能力较弱,极易产生错误判断,让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评价,不仅可以使幼儿感知操作过程的对错,同时也可让幼儿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最终达到提高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数学活动在毛毛虫变长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并尝试进行颜色、大小的匹配。教师首先让幼儿先观察圆在进行比较,先颜色后大小,层层递进引导幼儿匹配,知识点的连续性、整个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全体幼儿的接受能力,在问与答之间比较多地采用集体的'形式,对于幼儿能力的差异点关注很多。

小七回答:

1、教师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吸引幼儿学习兴趣,然后教师面向全体幼儿,对个别幼儿比较关注;最后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与及时的肯定,最终达到提高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数学活动的整体递进要求,希望通过探索,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活动反思:

爬是幼儿体育活动中六个基本动作之一,它是手膝着地,交替有节奏的运动,它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四肢肌肉的力量,还可以促进幼儿大脑两半球的健康发展。我班幼儿特别喜欢在地上爬,所以就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此活动。

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兴致高昂,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各种类型的爬。望着幼儿兴奋的笑脸,我由衷的感到只有了解小班幼儿的特点,才可能较好的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有价值的小班活动,也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和幼儿都得以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毛毛虫》含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用手指练习画圆和小短线,体验创作酱油画的乐趣。

2、幼儿能根据酱油画大胆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手指练习画圆和小短线,完成酱油画。

难点:能够把自己的想象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酱油、8开圆形铅画纸、勺子、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猜物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出示装有酱油的瓶子,请幼儿观察: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看:“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闻:“闻一闻是什么气味?尝:“谁来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呢?”通过讨论并小结:这是酱油。提问:“你在哪里见过酱油?”

2、酱油的用途:那酱油可以做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师小结:酱油是一种调味品,厨房里少不了酱油。酱油可以用来烧红烧鱼、红烧肉,还可以在吃馄饨的时候撒上酱油,使馄饨的味道更鲜美。你们说酱油的用处大吗?

二、老师创设游戏情境,讲解示范。

1、情境导入并示范:“老师还知道酱油有一个特殊本领,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呢,今天我们就用酱油来画画好不好?”

“先用小勺舀一勺酱油,轻轻的`倒在纸上,看!变成了黑黑的面包粉,我要把它烤成又香又大的面包,烤啊烤啊烤面包,转呀转呀转个圈,烤啊烤啊烤面包,转呀转呀转个……面包烤好了,哇!好香啊!老师都闻到香味了呢?

2、发散思维,请幼儿想象。“香香的面包会变成什么呢?看仔细哦!(画线条)你们看老师烤的面包变成了什么呀?”(太阳、毛球、小刺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看你的面包会变成什么?”

三、幼儿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要求:面包要烤得大大得,在面包变变变时,画的线条要有长有短,这样才会漂亮。

2、幼儿作画,教师随机指导。

四、展示作品,共同欣赏。

1、教师:你的面包变成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2、合作毛毛虫,并命名。师:我们一起来帮作品排排队好吗?”(老师随机在自己的作品添上触角、眼睛和嘴巴)“哇!你们看,我们的作品排在一起像什么呀?”

教师:那你觉得它是一条什么样的毛毛虫?你们喜欢这条毛毛虫吗?

五、延伸活动:孩子们,我们也来变一条大大、长长的毛毛虫爬到草地上去玩一玩吧!

附毛毛虫爬行时儿歌:毛毛虫爬呀爬,爬到草地去玩耍。

活动反思:

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在平时美教活动中,都会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毛毛虫》含反思 篇4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们看到毛毛虫的时候,有的表现出好奇,而有的却非常害怕,然而大多数幼儿并不知道丑陋的毛毛虫也会变成翩然飞舞的漂亮蝴蝶。而身处大城市里的孩子,却很少接触大自然,所以我们用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陶泥,让幼儿去感受自然的芬芳,在玩中激发幼儿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搓圆的技能。

2.能创造性地进行圆球组合,表现毛毛虫的不同动态。

3.逐渐对陶艺活动产生兴趣。

重难点分析

活动重点:能创造性地进行圆球组合,组合创作出一条毛毛虫。

活动难点:表现毛毛虫的不同动态。

活动准备

毛毛虫图片、陶泥、范例毛毛虫一条

活动过程

一、出示毛毛虫范例,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请来了谁?这条毛毛虫是怎么做出来的?它长什么样子?

2.教师小结:这可爱的毛毛虫是用陶泥做出来的,长着圆圆胖胖的,长长的身体。

二、示范讲解毛毛虫的做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毛毛虫吗?见过毛毛虫吗?在哪里见的?它们在干嘛?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一条毛毛虫。

2.复习搓圆的方法,学习泥球与泥球之间的连接方法。

①幼儿边说儿歌边复习:搓搓,用力搓;搓搓,搓圆球;看看,谁的`圆球最最圆。

②教师示范、讲解泥球的连接方法。

师:先将一个个圆搓好,然后将一个个圆连接起来,毛毛虫吃了东西以后,肚子圆鼓鼓的,而且长的越来越长了。身体连好后就要给毛毛虫装上眼睛、触角和腿了。小朋友们,你们想做个毛毛虫在干嘛呀?

三、幼儿制作毛毛虫,教师巡回指导

四、毛毛虫的聚会

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交流

课后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就先让孩子们欣赏了毛毛虫范例,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毛毛虫的特征,有的说长长的,有的说是圆圆的。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毛毛虫特征的认识,我采用了形象的说法:毛毛虫吃了东西以后,肚子圆鼓鼓的,而且长的越来越长了。

接下来在示范讲解的环节中,我先从团圆中挑出最大的做头,其余的一个接一个的粘连在一起做身体,连好后就要给毛毛虫装上眼睛、触角和腿了,这时我拿出了火柴棒,孩子们一下就想到了利用这些小东西做触角和小脚了。

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在毛毛虫的制作过程中我对个别孩子进行了指导讲解,在活动的最后,孩子们都一个个完成了作品,他们还评选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毛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