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教案《钻山洞》

2025/09/05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教案《钻山洞》(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教案《钻山洞》 篇1

设计思想:

单数、双数的概念对5、6岁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在我园以往的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把单、双数分别列出来让幼儿死记硬背。幼儿由于理解不够,虽然能摇头晃脑地背得滚瓜烂熟,但应用起来却容易混淆。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以游戏“搭火车山洞”为导线,通过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搭火车山洞来感受两个两个对应的关系,然后再请他们帮数字宝宝搭山洞,层层递进,使幼儿知道能两个两个成对的是双数,反之则是单数。然后再让幼儿通过“数字宝宝找朋友”、“我是小小记录员”活动来进一步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了解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学习用两个两个对应的方法识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3、能用简单的'符号标记(○、○○)来记录单数和双数。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片及圆点卡片若干;

胸饰数字挂件人手一份,单数、双数标记头饰备一个;

黄豆、围棋、雪花积木、小木珠若干,记录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火车钻山洞”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火车钻山洞的游戏。

幼儿两个两个面对面站好,双手相对搭起“山洞”。游戏开始,站在队尾的二名幼儿先当小火车钻过“山洞”,然后又站到队伍最前面搭起“山洞”。依次类推,游戏反复进行。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数字卡片1—10,帮数字宝宝搭山洞

师:刚才,我们玩了火车钻山洞的游戏,现在,这些数字宝宝也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搭“山洞”做游戏,你们愿不愿意帮忙?

①教师示范帮数字4搭山洞

拿4张小圆点卡片两个两个对着搭山洞。

②教师示范帮数字5搭山洞

拿5张小圆点卡片两个两个对着搭山洞。

③讨论得出数字4能搭成山洞,数字5不能搭出山洞,有一个圆点卡片孤零零的,没有朋友和它一起搭山洞。

④请幼儿用圆点卡片帮数字宝宝1—10搭山洞,看看哪些数字能搭成,哪些不能搭成,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2、引出单数、双数概念

师:刚才,小朋友在帮数字宝宝搭山洞的时候发现有的能搭成山洞,有的不能。那么,像数字4这样能两个两个一对搭成山洞的数字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双数;像数字5那样两个两个对应后总有一个成单的数字,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单数。

①请幼儿把单数找出来放在一块,得出单数是1、3、5、7、9;

②请幼儿把双数找出来放在一块,得出双数是2、4、6、8、10;

3、认识单数、双数标记

①认识单数标记符号:○

②认识双数标记符号:○○

③游戏:单数、双数宝宝找朋友

每位幼儿身上挂好不同数字胸饰当数字宝宝,如果老师头戴单数标记头饰,单数宝宝就是老师的好朋友,一起跟着老师开小火车,如果老师头戴双数标记头饰,双数宝宝就和老师一起开小火车。

三、结束部分,我是小小记录员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单数和双数,还知道了它们的标记。现在我们来当小小记录员。

幼儿分成四组活动,每组的桌上分别有第①组:黄豆、第②组:围棋、第③组:雪花积木、第④组:小木珠

幼儿分若干次把所抓的实物数一数、摆一摆,再用笔把数字及标记符号记在记录纸上,结束。

大班教案《钻山洞》 篇2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通过钻山洞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平衡感和协调性。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游戏中,增强幼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学会相互帮助和支持。

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从而喜欢参与体育活动。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选择宽敞、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用绳子、彩带或呼啦圈等物品设置不同高度、宽度的“山洞”。

音乐:准备一段轻快活泼的背景音乐,用于游戏开始和结束时的氛围营造。

头饰或标志:为每组幼儿准备不同的`头饰或标志,以便区分队伍。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5分钟)

教师引导: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头部运动、肩部运动、腰部运动、腿部运动等,活动全身关节,预防运动伤害。

游戏导入:通过故事或情境引入游戏,如“小动物们要穿过神秘的山洞去寻找宝藏”,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游戏环节(20分钟)

讲解规则: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排队站在起点线后。

游戏开始时,每组第一名幼儿需弯腰低头,快速钻过“山洞”,然后返回队伍与下一名幼儿击掌接力。

接力过程中,幼儿需保持身体平衡,不得用手触碰“山洞”边缘。

最先完成所有幼儿接力的队伍获胜。

示范演示:教师先进行一次示范,确保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和动作要领。

开始游戏:播放背景音乐,幼儿按照规则开始游戏。教师在旁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调整难度: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适时调整“山洞”的高度和宽度,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三、放松整理(5分钟)

放松运动: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缓慢拉伸等,帮助幼儿恢复体力。

分享交流:组织幼儿围坐一圈,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四、活动总结(2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收获,强调团队合作和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多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健康成长。

注意事项: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场地无尖锐物品,避免发生碰撞和摔倒。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体能状况,适当调整游戏难度和时长,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乐趣。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但也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

大班教案《钻山洞》 篇3

活动目标

1、自主探索多种钻爬方法,增强身体力量,发展身体协调性。

2、乐于挑战,能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3、感受运动游戏的乐趣,喜欢参与体育活动。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多种钻爬活动,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增强体质。

2、活动难点:通过游戏情境创设,激发幼儿自主探索多种钻爬方法,能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一些简单的钻爬方法。

2、物质准备:纸箱、长度不同的纸棍、垫子、海洋球、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准备

教师:太阳出来了,小熊起床了(做伸懒腰的动作),让我们和小熊一起活动活动身体吧!

播放音乐《我还有点小糊涂》,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热身活动,充分活动身体各个关节,包括头部运动、伸展运动和四肢运动,重点活动四肢。

二、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小熊邀请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玩,可是一个山洞挡住了我们的路。我们要一起想办法,钻过山洞。每组三组竿,间隔一定的距离。

2、第一次挑战:60厘米高,60厘米宽的山洞。

(1)幼儿分为四组,想办法钻过山洞,看看哪组最快。

(2)集体分享又快又安全的好方法。(四肢着地爬、蹲走钻等)

重点指导:如何才能又快又不将竿碰倒。

3、第二次挑战:60厘米高,30厘米宽的山洞。

幼儿分为四组,自主探索最快钻过山洞的方法。(侧身钻等)

4、第三次挑战:30厘米高,60厘米宽的山洞。

(1)幼儿分四组比赛。分享好方法(匍匐爬)、

(2)增加难度:要把果子运过去,不能把果子弄脏了(手不能着地)。幼儿分四组,探索过山洞的方法,并进行比赛。

5、第四次挑战:30厘米高,2米宽的山洞。

幼儿分为四组进行比赛,在规定时间内运的果子数量最多,且不遇到危险(不将竿碰倒)的一组获胜。

引导幼儿合作,自主探索小组成员同时钻过山洞的方法。

可以继续加大山洞的宽度,鼓励幼儿与更多的同伴同时钻过山洞。

三、放松结束

教师:终于钻过山洞,我们一起来到了彩虹森林。小伙伴们一起跳起了舞。

播放音乐《彩虹的约定》,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放松运动,想象在大自然中,一起放松身体。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回收器材,活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

继续增加活动难度,如在一次比赛中,同时设置不同高度和宽窄的障碍等,还可以将竿换成皮筋,设置交叉障碍,引导幼儿自主探索通过的方法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小熊钻山洞”的游戏情境创设,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活动目标基于大班幼儿发展特点,难度适宜。活动过程层层推进,不断增加的难度极大的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究和挑战的`愿望。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性较强,能够与同伴协商,探索最佳的方法,每一名幼儿都在不断的向同伴学习,挑战自我。在最后一关挑战中,由于难度的增大,问题也更多,每一组小朋友都会多次将竿碰倒。这也导致幼儿间的分歧增多,同伴之间出现相互责怪或推卸责任的现象。但也正是这些问题,促使幼儿进一步想办法,共同配合,相互支持,最终完成挑战。

通过趣味游戏,幼儿在多次挑战中不仅增强了身体力量,获得耐力、协调性等的发展,同时也学会了同伴合作,养成了勇于挑战、坚持不懈、自主解决问题等良好品质。

大班教案《钻山洞》 篇4

大班教案《钻山洞》(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钻山洞》,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