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母鸡教案

2025/09/08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母鸡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母鸡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小朋友。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一起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身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俺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考虑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身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身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同学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俺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祥、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俺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俺还优秀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母鸡教案 篇2

教学准备:1.多媒体演示。2.课前材料收集。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揭示课题:

1.师述:生活中,你们对母鸡的印象如何?

2.揭题:母鸡(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出示)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分别在文中的哪几小节进行了描写?

2.交流。(板书:讨厌、不讨厌)(1-----3)(4-----7)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 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默读1----3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 (出示)理解词语:

颤颤巍巍,如泣如诉。

师述:能照着“如泣如诉”的样子再写两个词语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

3.那么想想一下母鸡想用声音告诉人们什么呢?

(出示)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呢?

1.四人小组学习,找出有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2.重点指导第五节。

(1) (出示)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

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

看看前,看看后。( )

(4)(出示)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板书)爱

4.选一节你最喜欢的小节读读,再次体会伟大的母爱。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引读课文。

(出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在动物世界中,人类世界中,这样的母亲还为数不少呢!(多媒体展示,情感共鸣)

4.小组内故事交流,体会母爱。(音乐)

母鸡教案 篇3

教学设计思路: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图案和色彩鲜艳,幼儿感兴趣,翻看故事书更是觉到内容的幽默与诙谐,与此同时我想把这个故事编成教案,在班级进行一次语言教学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我就这么做了。

经过反复琢磨我发现这本书除了色彩鲜艳内容有趣以外,其故事的线索很清楚、明显,而且能有很大的余地让小朋友自由地发挥和展开想象的空间。在这过程中更可以促进他们在语言的讲述、表达、词汇的运用等方面能力的发展。根据我们中班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的准备工作。

目标的设计是根据我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来制订的: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2.根据故事线索,让幼儿想象、讲述并展开故事情节;3、通过阅读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诙谐和幽默。在围绕目标实施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教学策略:其一、集体看书,通过阅读故事,让小朋友们初步地理解故事内容;其二、出示情景图,让小朋友对故事当中的场景能够映像深刻,使故事中的.主要线索--母鸡散步进一步清晰;其三、图标卷轴的连贯出示,使小朋友对整个故事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启示。在两条线索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活动名称:

《母鸡萝丝去散步》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根据故事的线索,让幼儿想象、讲述并展开故事情节;

3、通过阅读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诙谐和幽默。

活动准备:

图标卷轴、故事书、情景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阅读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教师边看书边讲述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故事里有谁?母鸡去散步,狐狸为什么跟在后面?母鸡被吃了吗?这一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再来看故事(书)

二、根据线索,幼儿展开想象

1、将回型针取下,根据故事的线索,丰富故事情节,边提问,边猜测。

2、师:母鸡散步去了哪些地方?--出示情景图

师:这就是母鸡散步走过的地方

3、师:狐狸一直跟在母鸡的后面,就想吃它,可到最后也没有吃到,这是为什么呢?

4、出示图标卷

师:原来呀,狐狸碰到了这么多倒霉的事情,这真是一只倒霉的狐狸呀!

三、完整的欣赏故事

师:现在我们再来完整的讲一边故事,想说的小朋友,我们一起讲这真是一本好玩的书,我们回去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吧。

四、结束教学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小朋友能大胆地讲述、想象和猜测故事的情节,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他们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和感染,非常的开心快乐。经过这个活动小朋友能够积极动脑,不断闪现出灵感的火花,在请他们猜测狐狸的遭遇时,还有了意外的收获,他们在观察书上的图片中发现了很多细节,并且以此猜测想象和讲述,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个故事,我发现不要担心小朋友在上语言课时,不会讲或是讲不好,只要老师在设计提问方面要恰到好处,提问句要具有启发性,那么小朋友的表现一定会令人相当的满意。

活动过程中我先用回形针把故事的部分内容隐藏起来,制造悬念,当小朋友对故事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边想象边猜测,边讲述,使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精彩,接着采用展示情景图的方法,使他们对故事当中曾出现过的场景映像深刻,之后图标卷轴连贯出示,使小朋友对整个故事产生了想说、想讲的积极欲望,最后大家一起边看书边讲述,愉快的结束教学。这几个策略的使用,围绕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同时我还有发现在语言类的教学活动当中老师的提问语言,启发性的语言、引导性语言、暗示性语言,都要精练,点到即止,充分的发挥以教师的主导性和小朋友的主动性为主,多给他们机会来表达、讲述、表现自己和发挥想象,这样才能让两者之间产生互动和共鸣。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其实对小朋友来说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和空间,可以再创编或续编故事情节,可以在体育游戏中使用,书中曾提到许多动词有:走过、越过、绕过、钻过、穿过等,还可以玩角色游戏,更可以与其他科目相结合开展综合活动,例如在美术活动时用绘画的形式给故事创编其他的情节,他还有更深层的寓意:坏人做坏事没有好下场。

母鸡教案 篇4

关于母鸡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母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