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猫》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四年级《猫》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四年级《猫》教学反思 篇1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老实”、“贪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猫和人”的和谐情趣。如学习第二节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体验,深化对“蹭”的感受,体会“人和猫”的和谐情趣。
接下来朗读成了体会情感的主要手段,通过自由朗读第四节,让学生感受小猫满月时的“可爱”,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把猫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但在这节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首先、教学语言不精炼,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其次、是让学生齐读课文,一定程度上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朗读理解,不能由老师设定模式来约束学生。
第三、是在学生评论其他同学读课文时,评语不是很丰富,比较刻板,应引导学生使用多变的语言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觉得自己在蜕变。尽管现在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坚信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在我不断的努力下能够更快成长。在这里也感谢亲爱的老师们,你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给予我无穷的力量。
四年级《猫》教学反思 篇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分量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获取知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乃至全面影响本学科学习及终生发展。对今天上的《猫》一课,我有以下思考:
一、 本节课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1、创设了优美的情境。
“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是认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的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我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情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就是在一个个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课堂伊始,课前谈话充分,老师把学生引入了讨论的情境中,学生求知的欲望很强。
2 、注重在朗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夏老师注重利用通过朗读句子认识生字词语,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句子,并能很好的掌握生字词语。
3 、以读为主,以读促思。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夏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有练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比读、指名读等,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葡萄园中小动物的讨论中,通过朗读使学生领悟课文的寓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感得到熏陶。
4 、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
老师在整堂课中始终用微笑和学生亲密接触,使学生在很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上完这节课。而且感情丰富,激情饱满。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师的评价语不够丰富。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虽然教师激情饱满,但没有走到学生中去。
四年级《猫》教学反思 篇3
郑振铎的《猫》一文,情节很是简单。但这简单的背后,似乎象征些什么。我也想到上学期那篇寓言故事《智子疑邻》,告诉我们主观臆断的普遍性。即是科普,也是震慑。科普一说,告诉我们,被人理解是很难的,所以人才会高呼“理解万岁”,那不被人理解也就无可厚非了,我们要处之泰然;震慑一说,告诉我们,我们常态化的想法,并不就是正确的,在没有充足理由的前提下,我们要谨慎言行。常理不是真理,我们不能有想当然意识。行动简单也许会显得干练,但思想简单就会显得幼稚。所以我们才会说“慎思之,笃行之……”。其实,我想的更多的是和郑关系很好的鲁迅,鲁迅在《风筝》中也出现了精神虐杀的一幕,和这篇文章如出一辙。鲁也是那样的自责,施虐者有心赎罪,但被虐者早已了然忘记。是不是有些“君子不争,故世人莫能与之争”的恬淡呢。呵呵,郑的救赎之路,和鲁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他们郁结于心的.,只有那满满的恨。鲁最终和弟,应该是相安无事。其弟的善于遗忘是最好的自我保护,与其纠结,不如相忘于江湖。人生多些善意的遗忘,人生更显融洽精彩。郑也有自己的抉择——永不养猫。其实这是一种变向的逃避,个人认为略显消极。猫是无辜的,它是自始至终的受害者,猫的存在,在当下,也是极其可悲的。不确定的说,它是人们精神空虚的寄托。它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我们的思想,不能让其信马由缰。
四年级《猫》教学反思 篇4
这篇课文分为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两部分,全文字里行间表达了老舍先生浓厚的爱猫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年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刚上课时,我请学生说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中我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在学生填“猫既又它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个空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当学生理解到“小梅花”能体现老舍先生爱猫之情时,我能与学生呼应,利用手势表现五个瓣的小梅花形状,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爱看这小梅花,越看越觉得美,自然而然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这节课上我与学生始终能进行平等对话。我认为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在理解完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组省略号,这是我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这样既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猫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学难点,又能对冒号的用法进行巩固复习。意在培养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复习基础知识,力求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学生在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时结合生活实际讲得较好。我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时使用以读代讲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自由的.理解空间。
这节课上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读的水平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收效较好。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驾驭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使学生产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对课文理解从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刚上课时请学生自读全文,说说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意在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即“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在学生不能准确归纳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时,我引导学生再读书谈印象。我想,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继续理解课文。体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的教学理念。
理解完猫的性格古怪这一部分后,我又利用课件归纳出猫性格古怪的几方面表现,以求对这一部分的理解进行整合。学完全文后,我又请学生浏览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入,所以学生能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