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说课稿

2025/09/17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说课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讲演稿,属于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教授时,必须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看作者到底给我们刻画出怎样一个名人画像。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可根据这些教学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适当补充《箜篌引》《桃花扇》等课外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③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4、学习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必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可以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最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导读和归纳总结的作用。

本文共安排两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政治的角度,请同学们介绍梁启超在政坛上的功绩?”

明确: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2、政界上叱咤风云的梁启超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同学们要想看到一个真实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读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新课:

1、默读,疏通字词,了解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主要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

2、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读者。

追问:何以见得?

依据: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

明确:

a、“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b、“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c、“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提示: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或问梁任公这个人怎么样?)

讨论归纳:

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

通过结尾段的“热心肠”转入对其人格的分析。

(三)补充材料:

过渡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

1、一夫一妻少风流。

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风流情怀是可以遏制的。他对华侨小姐何蕙珍的断然割爱便是明证。

他途经檀香山时,“学问见识皆甚好”的何蕙珍被他的文采与演讲才华深深打动着。年仅20岁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动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进他的生活空间,无怨无悔。任公为之感动,由敬重而生爱恋,终夕难寐;但一想到发妻李蕙仙有恩于自己甚多,以及与挚友谭嗣同创设“一夫一妻世界会”,不能自食其言。再说,自己乃朝廷悬赏通缉之要犯,生死未卜,不能连累他人?于是,他谢绝了这份稀世真情。清朝垮台后,梁启超回国效力,蕙珍专程赶往北京,找到梁启超,希望一还夙愿,时任司法总长的梁启超依然婉辞谢绝,使蕙珍扫兴而归。李蕙仙病逝后,蕙珍又专程从檀岛赶来,旧话重提,梁启超则痛悼亡妻,一无所动。

2、大义灭亲,披麻戴孝。

为了报效国家,梁启超走过风风雨雨的56个春秋,却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重视情谊,光明磊落。每当有人提起谭嗣同,他总是眼噙泪花。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乃师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康氏耿耿于怀。面对康有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追随张勋复辟帝制,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讨伐复辟逆流,拿乃师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他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每当来人行礼,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不疲。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不同寻常的宽容。

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任公认为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于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使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化解为零。他割掉了一个好肾,但留下了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

手术3年后,梁启超肾就逝世了。他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有关,令人扼腕!

(四)教师总结:

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他明镜似水,善解人意,在某些关键时刻,则以大手笔写实爱的海洋。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在做人的问题上,与梁启超比试者是极其稀少的。

(五)作业:

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要求注意细节描写。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咕隆-咚"这一教学活动介绍的是现代生活中出现的售货机。《纲要》告诉我们:幼儿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所以,本次活动所选的教材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我想让孩子们感受我们的城市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身边出现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也越来越多,这就是我选择这个活动的原因之一。其次,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小老鼠的形象是孩子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我以小老鼠这一幽默、诙谐、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FLASH动画,展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小老鼠的心理活动。动画因它的动感与色彩吸引孩子的.眼球,动画的形象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此尤为让孩子入迷。而有趣的情节画面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使幼儿兴奋,他们会想到底这个"咕隆-咚"是什么?(自动售货机)这个问题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在认识了自动售货机后,我在黑板上展示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投币设施,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动售货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二、说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分为二大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自己身边的投币设备。

2、关心周围生活的变化,感受现在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教育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欣赏动画,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投币设备,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体会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FLASH:《咕隆一咚》大图书、自动投币设备的图片、录像等等

五、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法:直观法、提问法、讲述法。

采用直观法突破教学难点:课件直观的展示了小老鼠了解"咕隆-咚"的过程,生活中常见投币机图片的展示帮助幼儿更有效地理解教学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动画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动画图片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提问法和讲述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的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课件和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六、说学法

我们总说教学方法,可见学法和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参与探究,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方法,了解自动售货机的使用方法,感知其便利。

七、说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引出自动售货机。

先观察"咕隆-咚"的故事,生动活跃的故事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再提出问题,让幼儿同过生动的课件和影象刺激孩子在头脑中浮现自己搜集的资料相关的方法,为孩子大胆发表观点和讨论活动做好了准备。

2.我们知道的"咕隆-咚"(引出自动售货机)。

待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后,教师便出示各种"咕隆-咚"--自动售货机图片,问幼儿认识这种东西吗?并说说它怎么使用,然后小结:像这种把钱投进去,就可以买到东西的机器,就是自动售货机。

3.我们不了解"咕隆-咚"。

出示视频,与幼儿一起欣赏,并总结介绍各种生活中不常见的投币设施:点歌机、投币洗衣机等。

4、延伸活动。

让幼儿回去自己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投币设备,并且尝试使用它,让孩子能亲身感受到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总体来说我班孩子对这个活动还是挺感兴趣的,由于是农村孩子,家长在孩子生活经验上的不重视,孩子的前期经验不足,因此在活动开始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动售货机是什么东西,请他们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投币机时有些孩子就说不出。还有一些孩子在活动中及兴奋,一直围绕着自己的思维,把老师提问的问题放到一边,重复着自己想说。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胞》,选自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说课导航):

1.说教材 2.说学生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程序6.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前面讲授了显微镜的使用,后面是对单细胞和多细胞动植物的学习,说明《细胞》这节课在整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版教材中把《细胞》这节从原来的第五章调整到现在的第二章,可见其重要性,所以学好这节课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50个重要概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②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异同点;③说明细胞各部分的功能;④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尝试制作细胞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我确定的:

教学重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结构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通过播放:《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动植物细胞分裂图》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归纳总结知识点,以突破重难点。

二、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初步的.具备了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

本节课是围绕概念教学这一理念来展开教学的。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精心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

3. 对比教学法:比较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认是事物的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四.说学法

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四个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注重突出重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部分我将分为五个环节:

1. 组织教学并让学生导读学习目标。(1~2分钟)

通过导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教师指出重难点,这是生物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2. 导入新课。(1~2分钟)

导入时通过展示四张图片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20~25分钟)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阐明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是第一个重要概念。

接下来是第二个重要概念-----动植物细胞结构,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点,我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掌握。

对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这个重要概念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对比和讨论等途径来得出结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之后我用近三年的结业试题来巩固这个知识点,意在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引起重视。

在巩固之后我会把动植物细胞的对比结构图再次呈现,来检验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学生每说一个结构我会补充这个结构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在教材中重点标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脱离开教材。

最后一个重要概念说的是细胞的分裂,由一粒玉米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玉米植株?这个问题引入这个重要概念,通过课件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由学生来描述分裂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课堂小结。(3~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通过做结业试题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机动教学(5~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立了两个特色活动,一个是连连看,一个是知识竞猜,通过这两个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来演示过程。

5.板书设计

我将这样设计本课的课堂板书,我认为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一目了然,简要体现了本节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六.教学反思

为了凸显这节课中的重要概念,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要知道,教师的“导”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之上,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的例1、例2,练习十二第1—3题。

2、教材分析。

本教材考虑到儿童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分数加、减法在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小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适应儿童的认识规律。首先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从而提出问题。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中体会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算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圆片,方格卡片等。

二、说教法: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④照顾全体、关注学困生,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⑤努力做到当堂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教具准备:根据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主题图、圆片、已均分成8份的圆片,方格卡片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想象、提问、讨论、总结、概括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展示分西瓜的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学习.

首先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可能答出分西瓜)。再问;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指名回答,学生可能答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个男孩吃了2块,一个女吃了1块。)

师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加法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㈡、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师:指定两名学生到讲台前一个同学拿一块西瓜模型,另一个同学拿两块西瓜模型让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这两个同学分别拿着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两个同学一共拿着西瓜的几分之几?教师引导并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2)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师出示教具5/6的方格纸。问:这是什么?(拿走了2个方格,)还剩下几分之几?学生用学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回答,共同评价。

(2)归纳出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同分母分数的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㈢、课堂练习:出示小黑板完成8小题计算

㈣、总结、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师生共同平价本节课)。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㈤、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