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元宵节的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元宵节的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元宵节的教案 篇1
目标:
1、学习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2、练习团的技能。
准备:
汤圆粉子,电饭锅一个,盘子若干,凉的白糖开水。
过程:
1、带幼儿到“兔阿姨”家做客,引导幼儿学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2、团汤圆
(1)兔阿姨告诉幼儿招待大家吃汤圆,
(2)教师启发幼儿帮助兔阿姨团汤圆
(3)教师示范团一次
(4)幼儿洗手后团汤圆。
3、请幼儿把团好的汤圆送给兔阿姨煮。
4、共同分享吃汤圆。
5、吃完汤圆,提醒愿意喝水的孩子取杯子喝水。
大班元宵节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指导语:
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指导语:
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
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大班元宵节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倾听故事,感知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二)在做汤团的过程中,自然学说故事中的对话,体验汤圆一家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师幼围裙、面粉团、抹布。
(二)PPT。
(三)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变汤圆”,引起幼儿兴趣。谈话进入活动。
1、教师:我们今天要来做什么呢?你想做什么样的汤圆?大大的、圆圆的……我们来试一试!
2、做游戏“变汤圆”。
3、师幼用身体自由变化汤圆,体验变化不同汤圆带来的乐趣。
4、教师:我们刚刚变了哪些不同的汤圆?原来我们是汤圆一家!
(二)阅读故事《汤圆一家》,感知故事不同角色的特点。
1、幼儿将家庭成员与汤圆一一对应。
2、教师介绍涵涵的一家,引导幼儿发现故事角色的特点:爷爷高高的、奶奶矮矮的、爸爸瘦瘦的、妈妈胖胖的、涵涵小小的。
3、观察不同的汤圆,根据形状引导幼儿猜测并说明一一对应的理由。
4、幼儿倾听并理解故事,自然学说简单重复的对话。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教师:故事哪儿有趣?(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诙谐。)
5、师幼尝试讲述故事,幼儿自然学说简单重复的'对话。
(三)制作汤圆,体验“汤圆一家”的快乐。
1、幼儿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汤圆。
2、幼儿做汤圆,教师巡回发现不同形状的汤圆。
3、教师:点名喽!高汤圆,到!小汤圆,到!……(引导幼儿感受集体大家庭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汤圆,体验和小伙伴吃汤圆的愉悦情绪。
大班元宵节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萌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2、鼓励幼儿勤观察、大胆发言,体验与同伴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广饶文化广场变化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咱们的广饶文化广场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么?
幼儿:广场上挂了好多的灯笼;
幼儿:有鱼灯、还有孙悟空呢?广场的大柱子上都挂满了灯笼,还有……
(孩子们的谈话欲望调动起来了,他们相互谈论着,高兴的表情挂在小脸上。)
二、给予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机会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给全班的小朋友详细的讲一讲呢?
(孩子们积极的举手,来前面把自己的新发现与大家分享。)
三、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挂灯笼么?
教师引出元宵节,告诉小朋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正月十五前后,人们赏灯、猜谜、吃元宵、放烟花等非常热闹,激发孩子们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赏灯的兴趣。
反思:谈话活动只是让幼儿从感性上对元宵节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元宵节的兴趣,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我设计了故事《元宵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