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白杨》教案

2025/09/27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白杨》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白杨》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使学生从小树立服从祖国需要,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思想。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懂得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哪儿……哪儿……”造句。

【教学重点】

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白杨的特点和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谁能说说下面播放的这首歌歌颂的是什么?

2、那么《白杨》这篇课文仅仅写白杨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出有关的语句。

3、学生齐读: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二、指导自学,品读重点

过渡: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哪些可贵的品质?表白了什么心愿?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的十二、十三两段。

1、出示提示: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⑵ 爸爸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完成板书: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

师:第二句中的“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换成地方说一说。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填空题:

风沙四起,白杨_______;大雪纷飞,白杨_______;数月干旱,白杨_______;洪水浸泡,白杨_______。

师:你体会白杨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师:白杨的品质值得我们赞美!现在,请同学们把文中的“它”换成“您”读一读,来赞一赞可爱的白杨吧!

出示课件。

过渡:

想不想走进戈壁目睹白杨的风采?请看屏幕。

⑵ 表白了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组讨论(四人一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同学们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4、检查讨论情况。

小结:

不错,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边疆不畏艰苦,坚强不屈的生活着,工作着,所以爸爸要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5、你们都知道了爸爸的“心”,可孩子们知道吗?

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师:孩子们不知道爸爸的“心”,而你们知道了,能否把这告诉孩子们?

出示句式:

我会对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

师:孩子们听了你们这些话,知道了爸爸的“心”之后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出示句式:

爸爸,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

师:爸爸听了孩子们的话,又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爸爸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

师:说得好。不仅这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我们都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6、过渡:

爸爸介绍的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三、指导品读,体会中心

1、默读最后一节,在不理解的问题上打上“?”。

2、学生质疑。

3、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

⑴ 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爸爸为什么会陷入沉思?

(担心)

⑵ 看见几棵子树苗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什会微笑?

由此想到:

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下,会像小白杨那样经受困难,茁壮成长,并充满希望;戈壁滩的'前景更加灿烂煇煌。

4、同桌议一议。

5、反馈集中、全班评议;

6、指导朗读,指导最后一句:

⑴ 齐读。

⑵ 指导:

爸爸看见小树成长起来高不高兴?让我们高兴地读这句。

7、屏显:

在边疆建设者的豪言壮语: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映边疆建设者的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他们的一生乃至于他们的儿孙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不正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四、总结课文,领会中心

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不仅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课文的中心。课文借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学完课文,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深信: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象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同时,老师还深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让我们同唱一曲《小白杨》。

老师希望你们也像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明天会属于你们的。

【板书设计】

白 杨

高大挺秀 赞 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 借物喻人 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白杨》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建设者”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是怎样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难点:

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1、请学生结合资料搜寻和预习谈谈对白杨的认识。

2.看图画,认识戈壁和白杨树。

二、要求初读,整体感知

提初读要求: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③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检查反馈,学习生字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指导难点字词:“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指导读书,了解内容

1、要求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爸爸的.介绍,此番理解含义不要求非常深入,只要学生能大致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的坚强就可以了。

3、顺着学生的感受指导他们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指导交流,加深印象

指导交流喜欢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家听。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白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⒈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⒊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初知全文,理清结构,学习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回顾导入,学习第三段,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⒈同学们,你们见过白杨树吗?在哪儿?知道它的外形特点吗?(出示幻灯片)

⒉从课题看,本文是写白杨的,担实际上不是状物的文章,那写白杨是为了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就会揭

二、初知全文,理清结构

⒈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

戈壁gē清晰xī介绍jiè新疆jiāng

⒉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写了几个人物?(出示幻灯片)

②在什么地点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③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④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按照“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思路分为三大段。)

三、学习第一段、第二段

⒈自读第一段。思考:你认为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

⒉读了第一段,你认为白杨有什么特点?

⒊指出爸爸谈白杨特点的句子读读,深入分析白杨特点。(出示幻灯片)

①启发学生归纳这段话里所表达的白杨树的精神。

②爸爸这段话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吗?(出示幻灯片)

⒌学生思考,讨论并理解“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名中心句的含义。

⒍有感情朗读第二段,体会爸爸的心。

四、课堂作业设计

⒈背诵第二段中最后一个自然段。

⒉优化作业设计。(出示幻灯片)

⑴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部首,先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戈——()——()

介——()——()

析——()——()

⑵结合课文内容,给句子选择最恰当的含义,在括号里打上“√”。

①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a、说明白杨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

b、借白杨的生态说明我们应该服从祖国的需要,不讲条件,不怕艰苦,祖国需要你到哪里就到哪里,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c、说明白杨不论在什么地方生长都必须要经过几个阶段。()

②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遥。

a、借白杨的性格说明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人,要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不动遥,不退缩,经得起考验。()

b、赞美白杨的形体挺拔,具有耐寒的性能。()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说说白杨的特点是什么?

2、爸爸为什么要介绍白杨的特点?用意是什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第三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自读“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这一自然段,思考下面两句话说明什么?(出示幻灯片)

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

爸爸返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2、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下面的问题。(出示幻灯片)

①爸爸沉思什么?

②他的嘴角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

③课文中还有几处在写爸爸的神情变化,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体会感情,巩固延伸(出示幻灯片)1、本文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什么?(借物喻人)

2、本文借白杨写的是谁?表达了什么感情?

3、学了本课后,你们有什么感想?认为应该如何去立志向?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2、优化作业设计(出示幻灯片)

①、缩句

a、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b、爸爸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②、下面两段话,在写景之外,还包含着很深刻的意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a)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b)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尚昆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五、板书设计(出示幻灯片)

白杨建设者(爸爸)

高大挺秀扎根过疆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发芽教育下一代

不怕风沙雨雪、干旱洪涝共同建设边疆

赞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白杨》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自读感悟、全班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1、视频《戈壁风光》。

2、幻灯片《新疆建设者艰苦创业和新疆翻天覆地变化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并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段,知道了这一课主要讲爸爸在去新疆的路上,通过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来表白自己的内心。那么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又表白了自己的什么心愿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感悟白杨特点

1、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课文的1~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爸爸绍白杨的话,然后认真读读这几句,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

(提示读书方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情境等。)

2、全班交流:

⑴ 找生读句子。

⑵ 交流:

① 第一句:抓住“从来”理解,谁能换个近义词来读读?

(比如:向来、一直、一向、历来等。)

师:白杨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都是这样。

②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引导学生举地名来说说哪儿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哪儿生长。

(比如:城市、农村、荒坡、沙漠、高原、路边等。)

师过渡:现在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大戈壁生根、发芽。下面我们就去大戈壁看一看。

(播放课件:戈壁风光。)

师引导:目睹了白杨的生活环境,再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话,我想你们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使生体会到白杨的生命力顽强。)

③ 第三句“不管遇到狂风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引导学生想象白杨遇到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时的情景,从而体会到白杨的坚强不屈的品格。

师:同学们,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就默默无闻地舒枝展叶,绿化城市;农村需要,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防风挡沙;戈壁需要它,它就扎根戈壁,成为铁路线上的卫士。看,风沙刮来了,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雨雪打来了,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干旱袭来了,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洪水涌来了,白杨像磐石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此时,你对白杨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敬佩、崇敬)

现在,你就放开声朗读这段,把自己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吧!

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三、领会爸爸的心愿

1、师: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爸爸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找生读14、15自然段。

2、交流:

师: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话里有着深刻的含义,而 此时孩子们还不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生结合课文回答。

3、师导:课文中用了三个只知道,实际上暗含着孩子还有许多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念书;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

4、师: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弄明白:

为的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也就是爸爸的心愿。

5、师小结:

边疆建设者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不正体现了他们像白杨一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吗?让我们怀着这种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再读一遍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吧!

齐读。

四、“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也就是作者借白杨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动摇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这种表面写白杨这种物,实际上是写边疆建设者这类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1、自己读16自然段,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指导学生用充满自信、希望的情感来读。

五、总结升华,进行练笔

1、的`确,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不计其数,他们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献出了生命。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几张照片来体会一下新疆建设者为祖国所奉献的一切吧。

(播放幻灯片:新疆建设者艰苦创业和新疆翻天覆地变化的照片。)

2、看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下面就写下来吧,可以用各种形式,比如诗歌、书信等。

3、交流练笔。

4、小结: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白杨一样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好,我想你们这些小白杨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