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2025/09/27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篇1

“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正是这样一部小说,揭开了19世纪法国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血淋淋的社会。

19世纪前的人们皆道莫里衰后再无守财奴,巴尔扎克却成功的将葛朗台推送至大众视野。

冷血、贪婪、狡猾......作为守财奴的必备品质,葛朗台将它们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他眼里,没有友情,没有亲情,他就像一头冷血的巨蟒,将大把的金钱放入那张永远无法满足的血盆大口。在看到女儿的精神寄托--梳妆匣后,“宛如老虎看见了睡着的婴儿”,纵身一跃。这一跃,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妻子,甚至在她死后因为害怕欧也妮夺走遗产而变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父亲。不得不说,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

不同于一般的守财奴,他不仅是对别人吝啬,对自己也是吝啬得很。金钱于他,不过是一种虚伪的满足感。为了这虚无飘渺的满足感,作为一个百万富翁,他生活的还不如一个普通人,吃的是烂果子、黑面包,喝的是陈酒,招待客人竟然是吃死人的乌鸦做的汤。他竟是成了金钱的奴隶!

“好好的,到那边向我交账!”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本该是父亲对女儿的深切祝福,此刻却被替换为葛朗台对金子的留恋。临终前的金十字架带走了他的命,没有给他留下一丝一毫的财富。好一个守财奴!这也是《人间喜剧》最为出彩的一部分,贪婪与吝啬促使葛朗台成了一个金钱的奴隶。他冷酷无情,甚至表失了人的基本感情。最终异化成一只会吞噬的巨蟒,为女儿后来不幸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相比较于老葛朗台的`精明狡诈,夏尔的忘恩负义,欧也妮是葛朗台家族的异类,是这混沌世界的唯一光芒。她执着爱情,淡泊金钱,温柔善良,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欧也妮对父母有着最真挚的孝情,对情人有着最纯真的爱情。

“孩子,幸福只有在于天上,你将来会明白的。”欧也妮那可怜的母亲,一语箴中了她自己的一生和女儿的未来。毫无疑问,欧也妮的结局是悲哀的。在现实社会的倾轧下,天真善良的欧也妮终究是对爱情产生了戒心,对亲情产生了疑问,在这充满金钱铜臭的社会里,所有属于她美好的情感,都被冷酷的金钱至上的社会当成赚钱的工具。这不仅是欧也妮的悲剧,也是老葛朗台的悲剧,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在复辟王朝时期,葛朗台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财富沾污人格,金钱推残人心,在旧世纪欧洲的金钱关系里,黄金主宰一切。纵观整部小说,且不说与葛朗台交好的都是些唯利是图的小人,整个索漠城竟都将冷血狡诈的葛朗台视为索漠诚的荣耀,即使人人都受过他那钢牙利爪的伤害。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老葛朗台是一个“成功者”,而成功的标准就是他比别人更有钱。不得不说,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的可笑和劣根性。

巴尔扎克无疑成功的,他用这样充满讽刺的语言,塑造了葛朗台这一视金钱为生命的吝啬鬼的形象。

回过头来看,这是否也是现世纪的可悲现实呢?在这个欲望膨胀的时代,又有多少像葛朗台这样对金钱充满狂热,将金钱当作上帝的人?又有多少人愿成为天真的欧也妮呢?联想到自己,我们将来是否也会为了金钱所带来的权势抛弃一切亲情、友情、爱情?

然而,无论我们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都要记住,金钱是买不走别人的情感的。金钱过于廉价而情感过于高贵。如若硬要将其划分等次,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也是黑暗的、腐朽的、落后的。真正的财富源于内心,由内而外,而不是像魔鬼一样折磨人心,将人变为它的奴隶。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去拥有像黄金般高贵的心,散发着真诚的光芒。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篇2

无意间发现书桌间那本看着积压多年的《欧也妮.葛朗台》,是一本巴尔扎克的外国著作。吹去灰尘翻开品读,故事情节很吸引人。了解了葛朗台,欧也妮,查理,拿侬以及特.蓬风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后故事的一步步发展都出人意料。

葛朗台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视金钱如生命的他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丧失了基本的人性,弃女儿的一生幸福而不顾,利用女儿来“钓鱼”谋利,在推测女儿把积蓄都给了查理后毫不留情地将女儿软禁;当妻子因此大病不起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妻子死后他哄骗女儿放弃母亲的财产继承权,临终法事,想把镀金的.十字架抓到手,结果因此而毙命。这样一个吝啬鬼却拥有一个最善良最纯洁的女儿欧也妮,父亲给了她一个暗淡而凄凉的童年,也葬送了她的青春,对她来说唯一的希望是期待中的爱情。为了爱情她毫不吝啬地拿出她所有的积蓄,资助恋人查理去海外谋生;为了爱情,她坚强地承受着父亲对她的囚禁;为了爱情,她苦苦思念查理,坚信他的归来。但是,人生当中很多往往事与愿违,查理的背叛让她失望至极。可她最终却还是以德报怨。帮查理还清父债,成全了他与贵族小姐的婚事,自己则不断地在帮助贫穷困苦的人们,积极做着慈善机构,朴实勤俭地一个人生活。过着从前她父亲在时般的黑暗日子。

她家的老妈子拿侬,初进城谋事时处处碰壁,却被葛朗台看中她的体格,可以在她身上榨取利益,勤勤恳恳的她经常被葛朗台克扣各种,死心塌地地伺候葛朗台一家人,葛朗台死后她成了欧也妮的朋友和保护人,管理着欧也妮家的一切。所以说,脚踏实地地做好事情总是会有一个好的回报的。这样老老实实地劳作的人是那些成天虎视眈眈盯着别人家财产想要不劳而获的人是永远无法达到类似高度的。特.蓬风就是如此,名义上是欧也妮的追求者,目的却是欧也妮的百万家产,爱慕虚荣地改姓氏,虽然后面实现了娶欧也妮为妻的目的,但还是早早离世,他既未能得到欧也妮,也没能得到她的财产,落得个可笑又可悲的下场,反倒是欧也妮又继承了一份财产。

近期,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个网络词“壕”,在我理解中,这个词或许更偏向好的一面,记忆里,后面经常接的是一句“带我任性带我飞”,足以表明了共享这个精神理念,虽然我们没有家财万贯的背景,却可以更加宽心地去与人相处,开心过活每一天,纵使欧也妮最后聚财富于一生,却也注定孤独,寂寞终老。没有爱人,家人的陪伴,无疑是最大的悲哀。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福裕,只要有家在,有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在身边,我们就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世上没有比这一切更圆满的事了。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篇3

在中考暑假时,无事可做,跑到新华书店找几本书看,顺便凉一凉空调,于是我一本一本地找,找我喜欢的书,但终无所获,最后当我将要放弃时,我发现了《欧也妮葛朗台》,记得在初中学《威尼斯商人》时,老师提到的四大吝啬鬼,这本书讲的不就是其中之一吗?

在书店里我静静地靠在书架上,翻阅着书。《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小说,一部可谓经典的小说,小说要细细品味、阅读,所以我要买它回家,慢慢欣赏。读完后,发现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却令人心痛的悲剧。

文章作者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的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解除代表,一生创作九十六部长、中、短篇小说,总名为《人 间喜剧》,其中著名的篇章就是《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他的作品遍布全世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其中小说的最大成就就是塑造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吝啬鬼,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老表现他的性格。例如,葛朗台阴森森的房子年久失修,楼梯都被蛀虫咬坏了导 致女仆差点摔跤,还责怪女仆在不够结实的地方落脚,以及每天点的蜡烛都要亲自发,一点也不能多。还有其中卧病在床呀想到的不是如何治好她的`病,而是想到最 后要不要花钱医妻子,以及妻子死后,为了得到女儿的遗产,对女儿的生活费承诺也没有实现。还有葛朗台对金钱有一种近乎病态的痴迷。

葛朗台在文中是一个看到金钱就会闪出光芒,并且对金钱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他看似一个普通的商人,但他的失败在于他太在乎金钱的看法和态度。我想如果有一天,他失去他所拥有的金钱以及积蓄,他大概会发狂而自杀吧!

但欧也妮是这部小说最善良、纯洁的一个人,整部小说以她的悲剧人生为线索。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与葛朗台、查理等人的对比中呈现出来,他锁遭遇的人生 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物的虚伪丑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宽容越分明。她在这一群利欲熏心的人中似是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在人类情感领域中,金钱是无能为力的,它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太多的渴求只会使人陷入泥潭,无法自拔。人的语文是无止境的,要支撑这些滋长的欲望, 也许酒后想葛朗台那样的成为金钱的奴隶,让真正的快乐无处生根,过多的欲望只会生出更多的痛苦,它们掩埋了人最基本的人生和良知。

许多人被金钱、权力蒙住了双眼,最后浑然不觉。盲目的追求只会让人忽视了真正的幸福,迷失在认识到中途中。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篇4

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四大吝啬鬼,《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啬》中的阿巴贡,《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他们都是视钱如命的守财奴。

《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中的葛朗台是个地地道道的.悭吝精明人,把人情、尊严、颜面都看得一钱不值,甚至也不在乎自已的手足骨肉,什么亲人朋友,都不过是他赚钱发家的工具。这世上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黄金,他人生一切事的意义就在于有利可图。在生意场上,不管多么微薄的蝇头小利,他也会用最卑鄙的手段去攫取提取。在日常生活中,他一分一厘都不愿意消费,只想从别人身上盘剥。包括对妻儿也非常专横刻薄,他把家中的所有物资都牢牢抓紧在手中,储藏间的钥匙挂在裤腰带上,谁也碰不得,妻儿的衣食住行能缩减就缩减,哪怕看着妻儿挨饿受冻,他也没有一丝怜惜之情。

我真不明白一个富有的商人,那么有钱,为何忍心让自己的妻儿挨饿受冻,特别是他的女儿,正在长身体,更经受不起折磨。另外,我觉得他的妻子也是太懦弱无能了,为何不站出来反抗呢?家里的财政大权为何不夺过来呢?为何活得那么卑微……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爸爸,我肯定会想方设法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改变金钱观,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老葛朗台一家的生活让我无法理解,这样的富翁一点都不配做富翁,如果他是个穷困潦倒的人,妻儿挨饿受冻,可能大家还会同情他们,还会伸出援助之手。而一个富翁的妻儿挨饿受冻,反而会遭到大家的唾弃、冷眼。

不管什么人,都要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做到平衡,要在富裕和善良之间把握好尺度。老葛朗台的悭吝无情,也许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无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