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节日活动《好吃的粽子》教案

2025/09/28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节日活动《好吃的粽子》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节日活动《好吃的粽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简单的包粽子方法。

3.通过活动,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活动准备:

1.粽叶、糯米、红枣、豆沙等粽子材料。

2.煮粽子的锅具。

3.端午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干净的围裙、手套等防护用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端午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二、展示材料

1.向幼儿展示粽叶、糯米等材料,介绍它们的用途。

2.示范如何包粽子,并讲解注意事项。

三、动手制作

1.让幼儿穿上围裙、戴上手套,开始包粽子。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煮粽子

1.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

2.教师向幼儿介绍煮粽子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五、品尝粽子

1.粽子煮熟后,让幼儿品尝自己包的粽子。

2.引导幼儿分享包粽子的感受和体验。

六、总结

1.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2.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粽子制作经验。

幼儿园节日活动《好吃的粽子》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运用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鼓励孩子大胆的表现表达、树立自信、体验快乐、学会分享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传递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德及分享意识(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要与大家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看、听、说将图片内容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活动准备;PPT课件、“粽子”、字卡、图片及各种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粽子里的故事》

1、观看PPT,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测故事内容及名字。

2、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常识,切入有关粽子的话题进行讨论。――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喜欢吃什么味道的?

小结: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就会吃各种美味的粽子。

二、观看PPT,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孩子们,你想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结:因为动物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只有我们人才可以讲故事。

三、以“吃粽子讲故事”的形式,开展语言游戏

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蒋老师的粽子里也有故事,来吃吃蒋老师的粽子,看看罗老师的粽子里有什么故事?

1、出示粽子(一):听(“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听“小鸟”讲的故事。

2、出示粽子(二):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看图片讲小猴、小松鼠、小兔心中的故事

3、出示粽子(三):接龙(“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词语接龙

4、出示粽子(四):悄悄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悄悄话怎么讲?(轻轻讲,用心听)

如果我讲的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小朋友知道,可以怎么做呢?(从第一个开始,一个一个往下传,然后,让最后一个小朋友告诉大家我说的是什么?)

四、继续观看大家分享PPT,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师:到底是谁去奶奶家吃了粽子讲故事呢?我们继续来听听看......

五、活动延伸:包粽子

孩子们,你们会包粽子吗?把你的故事包在粽子里,送给你想送的人吧。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幼儿园节日活动《好吃的粽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端午节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

三、亲子共制香包

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

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由于托班幼儿年龄较小,为了能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结合我园的传统节日教育的精神,我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共度端午,扬民族正气”的主题活动,在大力宣传端午传统习俗和卫生常识中我们的幼儿过了一个“文明、和谐、安全、节俭”的端午节。

幼儿园节日活动《好吃的粽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精神。

3.增进幼儿对端午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粽子制作工具(如粽叶、糯米、绳子等)。

2.端午节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

3.展示粽子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展示粽子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和颜色。

二、讲解知识

1.向幼儿介绍粽子的来历和制作过程。

2.强调粽子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实践操作

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适量的'粽子制作材料。

2.教师示范如何包粽子,并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

3.幼儿分组合作,尝试包粽子。

四、交流分享

1.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粽子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鼓励幼儿相互评价,促进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延伸活动

1.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品尝幼儿制作的粽子。

2.组织幼儿绘制端午节主题的画作,展示在教室墙上。

六、总结

1.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肯定幼儿们的努力和成果。

2.鼓励幼儿继续探索传统文化的奥秘,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