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

2025/09/29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精品】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在一次参观南大街老房子的时候,吴佳伊小朋友自豪地对我们大家说:“我以前的家就住在这里。”孩子们一听,可来劲了,都向她询问:“以前你们住哪一间?带我们去看看。”“现在你家搬到哪里去了?”……回来之后,还有不少幼儿在向自己的同伴介绍自己的老家和新家。根据《纲要》精神“活动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基本生活经验和兴趣热点”,因此我预设了这次活动。旨在通过这次活动,给孩子一次了解门牌号码的机会,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秘密,从中使孩子对门牌号码的数字表示意义、排列规律等有初步的了解,并积累一些相关的日常生活经验,体验现代生活的优越。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了解为什么要搬家,体会城市建设的不同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第二个环节是在老师创设的生活游戏情景中,通过寻找新房子上门牌号码的秘密找到小动物;最后环节中,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门牌号码的秘密,并对活动进行延伸。

二、活动目标:

1、体验城市建设的变化和现代生活的方便。

2、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日常生活经验。

三、活动准备:

创设森林小区环境:大树、小路、新房四间;信若干封,内装钥匙和门牌号码卡;宾馆门牌号码两张;小动物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1、上次,我们到南大街去参观老房子的时候,吴佳伊告诉我们她原来就住在那里,现在你搬到哪里去了?

2、你们有没有搬过家?(幼儿交流:原来住哪里,现在住哪里?)

3、为什么大家都要搬新家?

(二)游戏活动:找新家

要求:

1、幼儿找一个同伴一起拆信、找新家。

2、提醒幼儿注意拆信的文明。

3、找到小秘密的人走小路去小动物家开门,找到小动物。(根据门牌号码开相应的门锁)。

(三)交流延伸:

1、交流:你找到了什么小秘密?为什么会找得又快又对?

2、延伸:(出示宾馆的门牌号码)这也是一个门牌号码,你在哪里看到过?这个门牌号码表示几楼几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2.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

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一个信封、5个花生。

2.操作卡片1张、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碰球”(复习4的组成)。

二、点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我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呀?

老师给了小朋友几个花生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幼儿在小椅子上进行点数。(数完后花生收起来)

请个别幼儿说。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

1.出示课件。

师:5个花生我要送给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该怎样分呢?它们合起来又是几呢?我们小朋友拿着花生去试试,好不好。

2.幼儿进行操作。

(1)师:“你是怎样分的?”

个别幼儿说。(根据幼儿讲的出示相应的课件)。

(2)“和她分的一样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你们真棒”。

幼儿读分合适式。

(3)师:还有谁跟他们分的不一样。

个别幼儿说。(分的一样的幼儿举起手)

(4)“老师将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四、根据顺序进一步理解5的分成。

师:老师也想来分一分,如果我方宝宝分一个,圆宝宝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课件)

师:方宝宝分2个,圆宝宝几个?(3个),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前面多了一个,后面就要少一个,后面的跑到前面来了)

幼儿集体读分合式。

五、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成,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出示幼儿操作材料课件)

(1)认识圈里和圈外的标志。

师:小动物要玩套圈的游戏,你们看这个表示圈怎样了,(套住了),那这个呢?(没有套住,掉在外面了)。

(2)教师示范一个作业。

师:小猪拿几个圈玩游戏的,(5个),套住几个圈,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掉在外面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

(3)进一步理解5的分和。

师:5个圈分成了几和几,它们合起来是几?(幼儿说)

(4)讲要求,幼儿进行操作3个作业。

师:其他小动物又套了几次圈,套中了几个,几个落在外面,我们数一数,用数字记录下来,好不好!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六、评价幼儿的作业。

(1)幼儿互评。

(2)教师集体评价幼儿的作

根据幼儿自己分得结果,结合课件整理巩固复习5的分成的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在今天开展的数学《学习5的组成》中,我请幼儿用拿5颗花生,然后将花生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常常依赖别人,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关心人、爱护人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意识。《小松鼠访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只是道听途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得到证实。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及情节发展,掌握作品主要人物小松鼠的性格特点;

2、感受与体验作品中人物产生的疑惑“水真的很深吗”,思考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的差异;

3、理解图画中的主要情节,初步认读汉字:深、浅、远、近,并理解相对关系概念。

活动重点:

1、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2、让幼儿知道深,浅,远,近是相对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活动难点:

让幼儿知道深,浅,远,近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1、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挂图

2、动物指偶

活动流程:

1、活动导入:

谜语开头:“尖尖尾巴象老鼠,一身绒毛尾巴粗,爱在森林里面住,爱吃松子爱上树。”

师:我们今天来讲一个关于小松鼠的故事,小朋友可要认真听了!听完之后老师可是有问题要问你们的!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小耳朵最灵?

2、按照挂图,讲述故事。

3、现在我问问小朋友,小马和小蚂蚁到底有没有骗它啊?

幼:没有

师:为什么我们说他们没有骗它啊?好!现在呢老师做小松鼠,你们来做山羊伯伯好不好?(好)

(1)老师学小松鼠的声音问:“山羊伯伯,小马骗我,跟我说河水一点也不深,可是我差点淹死!”请幼儿扮演山羊伯伯回答小松鼠的问题。然后老师做一下总结。

(告诉幼儿深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的,随事物的本身而有所变化)

(2)老师再学小松鼠问:“那山羊伯伯小蚂蚁跟我说到你家很远,可是我刚刚跨过一个小土坡就到了!您说它有没有骗我啊?”请幼儿回答。老师做点评并做总结!

{远近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是相对的!}

4、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深浅远近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说一成不变的!所以,以后小朋友在说深浅远近的时候要说上比较对象!比如,这么长的路对我来说有点远,这样的.小河对他来说并不深!

5、老师问:“你们觉得小松鼠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啊?”孩子自由回答。老师:“小松鼠是一个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只会听别人说,自己不会考虑事情的小朋友!他不懂得说话做事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小朋友啊,我们能不能学小松鼠啊?(不能)所以我们的小朋友做事情要学会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一个爱思考既聪明又智慧的好孩子!”

6、拿出动物指偶,分角色扮演!

活动反思:

幼儿园课程中,导入环节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引导幼儿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挂钩还可以引发孩子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而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一个谜语来进行导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以:理解故事——学习新字——学习用新学的字造句结构进行教学,其实这次活动很多时候感觉就是老师在说教灌输,幼儿没有主动探索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