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京剧教学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京剧教学反思 篇1
京剧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2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京剧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京剧教学反思 篇2
京剧,对于生活在节奏快速运转的现代的孩子来说似乎有些遥远,同学们对京剧似乎也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京剧,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从而愿意进一步了解京剧呢?
讲解京剧,为了保持同学们的兴趣,一定不能讲得过于深奥,尽量通俗易懂,举例和欣赏同时进行,还要和同学们现有的知识有交汇点。在教学中,除了努力创设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以达成目标外,还应设计合理的、适合学生的活动,把课堂开放城一个“活”的、会动的、“有情感参与的”世界,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探究,用自己的方式来呈现。
学生在这种宽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既展示了自己,同时又获得了体验,这样才能把京剧中浓浓的中国文化渗透到孩子们的内心。
京剧教学反思 篇3
京剧《赤桑镇》讲的是北宋包拯奉命往陈州放粮,临行时在长亭大义灭亲 ,铡了贪赃枉法的侄儿包勉,嫂嫂吴妙贞闻讯后赶到赤桑镇,责怪包拯忘恩负义,包拯婉言相劝并晓以大义,吴妙贞醒悟,叔嫂和睦如初。
学生对京剧不够了解,离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了,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第一课时先带领学生学习剧情简介,做到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剧情,并带领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唱段的意思,为学生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虽然学生了解了故事背景,但是对于他们来讲,理解京剧唱词也还是有困难的。我教学时,帮学生梳理了唱词的.结构,从“忆幼时”、“说如今”、“取大义”三个方面入手理解课文。学生很容易就分清了课文的结构。但是在感悟的时候,虽然要求学生找出了重点的语句,自己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谈感受的时间短,学生谈得不够充分。从思想上,自己认为学生已经理解了唱段的意思,又因为前面的用时有点长,所以此处重点词语的理解抓得不够,学生朗读的也不充分,老师的语句、引导的比较多。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关于几处按点的设计,因为是年级组教研的结果,按点内容挖掘得比较深刻,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重点内容,但是由于自己接触时间短,对于学生按点时出现的问题,何时、用何种方法反馈,把握得不够好,耽误了一些教学时间,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学生谈体会中,效果会更好。
总体来说,对于本课的教学,教学环节比较清晰,课堂节奏稳定,能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突破重难点,时间安排大体合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涨,部分学生下课后已经能背下全文。
京剧教学反思 篇4
今天上了《京剧趣谈》一课,深感自己的孤陋寡闻,对京剧的了解少之又少。尽管有很多知识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但大多数还是一知半解,不够透彻,甚是汗颜!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但对她了解的人却少之又少。不得不令人痛心!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我主要从一下几点做起:
一、认识京剧。
1、谈话导入。当我问起同学们听说过京剧没有?班里56名同学只有2名听过这个名字,顿时内心特别难过,作为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真的应该好好教给孩子们。此时,我终于知道统编建材编写的用意。于是,我先让孩子们认识京剧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有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按照角色可分为:生、旦、净、末、丑。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一名河南人,我又给孩子们补充了河南豫剧的相关知识,作为地方戏我们应以河南人而骄傲!
2、播放京剧视频《智取威虎山》。为了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我先播放了有名的京剧片断《智取威虎山》,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在教学中我先从听和看入手,播放有关京剧的视频,从视觉上让学生们感受京剧的魅力。
二、趣谈京剧
1.初读课文,体会“马鞭”和“亮相”的有趣。在学生对京剧感兴趣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讨论京剧里有趣的地方,引出书上重点“马鞭”“亮相”等有趣的地方,先让学生熟读,并想象其中的画面,再播放有关“马鞭”亮亮相”等视频片段,让学生形成视觉冲击,让京剧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2.演唱京剧,亲身体会京剧的有趣。在授课中我让学生学唱一段京剧,感受京剧有趣,我在讲解的基础上,找了几名同学演示京剧里的有趣的地方,例如,找几个同学学一学视频中播放的关于“马鞭”的片段,演一演。只见郭昱希同学拿着柳条当马鞭,摆出骑马的动作,挥着马鞭,得意扬扬的骑着马。张怡同学也不甘示弱,还没等郭昱希同学下场,她早已准备好“马鞭”开始“骑马了”。在讲“亮相”时,孩子们的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形象逼真,不时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学生们参与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热烈的氛围里,学生们也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得失。
1、成功之处。在上本课时,我始终全神投入其中,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近京剧艺术。用视觉的冲击力,让孩子们直观京剧的`魅力,用逼真的演练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正是因为这样的引导,课堂上学生们的探求欲很高,在交流、学习中,学生们对于京剧艺术都有了更多的了解。
2、不足之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虽然学生们体会到了京剧的有趣,但我觉得京剧艺术包括的内容非常多,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所有一些重要内容只能被一带而过。在这堂课教学中,能让学生对中国的国粹有初步的了解,真正让学生完全了解京剧,还有很大的欠缺。
3、改进措施。今后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课程,我会积极地收集多方面的素材,争取在短的课堂时间里,补充进来更多的知识,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京剧教学反思 篇5
《京剧趣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城北,文章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课文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出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是:京剧是学生们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
我们课题组开展了这次公开课活动之后,对本次教学的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课前的导入自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都了解哪些传统剧种?再以一段精彩的京剧视频的演出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环节,较好地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结合了起来,增长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两个板块“马鞭”和“亮相”时,我设计了听一听、看一看、练一练、想一想等环节。使学生深入感受国粹的魅力,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京剧的喜爱之情。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充分,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京剧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试着学唱一段京剧。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更深入。学习课文也就更加容易。
课堂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马鞭”这一板块的内容,“亮相”这一环节应放手让学生去学习,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使学生自然而然感悟理解“亮相”的艺术特色。不应总是依赖于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