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浮生六记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浮生六记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浮生六记有感 篇1
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
——《浮生六记》
初一时,沈三白的一篇文言短文《童趣》如同一把金钥匙,给尚在懵懂之中的我打开了一扇文言文的大门,踏上了学习文言文之路。当时的我还记住了文章注释中的一句话——选自《浮生六记》。呵!浮生吗?李白曾吟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书可真真取了个好名字!可惭愧的是记住这个书名的我直至初中毕业的这个暑期,才拜读了这本在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传记,的确感慨颇多……
我认识了芸,这个女子,普普通通,平平淡淡,连名字也如其人般简单——陈芸,甚至梦想,也如此的淳朴真实——买十亩绕屋菜园,雇仆妪种植瓜蔬;而后,三白绘画,她做女红。布衣暖,饭菜饱,自给自足,终此一生。这梦里,芸娘她守着烟火与爱人,粗茶淡饭,过着平常日子,却也有着细水长流的幸福,颇令我等向往。书中关于她的笔墨,字里行间透露着呵护与喜爱,其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便是三白与芸婚后初始的那一段生活了:两人一起谈论古往今来的逸事要闻,一起赏月观花,联诗作对,琴瑟和鸣,好不恩爱!芸喜爱李白的诗,认为其“冰雪绰约,飘逸有致”。我读着想:三白是真爱芸娘,连书名也取自她的最爱啊!芸也不时会和夫君开开玩笑,假扮男装和沈复一起游庙会,可真令我想到便开怀!俩人赏月时刻图章“愿生生世世为夫妇”。芸说:“宇宙如此浩瀚,而人间只此一轮明月。不知此时此刻,是否还有人如我俩这般,有此相偎赏月的心情?”我想天下如沈三白这样的夫君有多少呢?像芸一样的女子又有多少呢?如此恩爱的场景真乃举世无双啊!七夕之夜,芸娘和沈复同拜织女星,又请人绘月老像,时时焚香只为求月老再赐来世姻缘。这份虔诚是世间最唯美的浪漫。在那相守的年华里彼此温暖。这深情、这美好,天地为证,日月为鉴!
这一切,像浮生里的一场梦,却不知梦醒几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如此恩爱的一对佳人,终究没有携手白头终老。芸娘临终之时对沈三白说:“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可这话由芸临终说出,不免有几分悲凉!这一生穷困潦倒的夫妻二人,虽彼此相扶相持,但生活终究将他们推到了万分尴尬的境地,以致穷死他乡。
一切,不过浮生如梦呵!
张爱玲曾说过,男人一生中会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朵红玫瑰,一个是朵白玫瑰。红玫瑰风情万种,白玫瑰懵懂圣洁。而芸娘,她有着白玫瑰的忠贞,却又不少红玫瑰的风情!
光阴逝去,不见斯人,只余一本浮生。然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世间浮华遮望眼,却不如那最圣洁的本心来得更真实!
这个暑期之前,我并不认识芸,但这个暑期后,芸走进了我的生活、我的心。这本被称作“小红楼梦”的《浮生六记》也成为我最钟爱的一本书。
呵!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芸,你永远活在三白的心中,也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读浮生六记有感 篇2
读着读着,我忍不住爱慕沈三白,他有着那么美好高明的妻,更不由自主连声惊叹陈芸,芸于日常细琐之事,也处处流露着灵慧奇妙,体现着匠心专制,诗情画意。这是多么颖慧的可恶的女性啊!
夫妻二人同亲戚扫墓山中,芸捡回一堆峦纹白石,拿回家,在宜兴长方盒中叠成一峰,若临水石矶状。自己着手种植白萍,石上植茑萝。到暮秋,岩间茑萝悬壁,水中白萍大放,好一幅“流水落花之间”,网络创富,却不见斧凿痕迹。
三白小酌,不喜多菜。她用二寸白磁碟六只,自制“梅花盒”。启盒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良知可随便取食,食完再添。
书楼夏天太晒,芸用数根黑柱横竖搭错,旁边以旧布条裹缝。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
三白和朋友于外观花,发愁饭菜冷热。芸心血来潮,从城中雇来馄饨担子,推来烹茶暖酒热饭。酒肴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众曰:“非夫人之力不迭此!”大笑而散。
瞧,好个秀外慧中的芸娘!她的聪慧贤淑说不尽啊!难怪林语堂先生竭力地夸奖陈芸,“集古今各代女子的贤达美德”,说她是“中国文学中最可恨的女人”。
然而,我很奇异的是,这样一位见识高超,有自己独到审雅观的芸娘,却匆匆失去了夫家人的爱好。
读浮生六记有感 篇3
和如今在人海茫茫中遍寻不到真心爱人的男男女女相比,沈复和芸娘真是不能再幸运了。少时懵懂,你心上记挂着我,我心中惦念着你,再加上一点缘分,就结成了夫妻。
通篇看下来,沈复本是很平常的人,一点点说不上才华的书画雅好,也不是长袖善舞遇人皆强的大丈夫性格,说起长处来,一是为人磊落,二便是痴情了。看到卷四我已没了兴致,说来也是,卷三中芸娘刚刚香消玉殒,任谁哪有心情看沈复大段大段的浪游旅记。其实芸娘也并非如林语堂所夸就是非她不娶的奇女子了。不过是通点书画、通情达理又性格爽直不矫情,身上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部分多点儿。
《浮生六记》的可贵处,便是一个对的男人遇到了一个对的女人,并且二人诚心相待。对于爱情,我们还能够要求更多吗?书中写沧浪亭内二人消夏对饮,课书论古、品月评花,当真是神仙眷侣!沈复谈及生活细节,一腐一瓜里更能见得二人生活里也是平等对话、相互影响。写到芸爱惜字画,修修补补中仿佛可见其蹙眉凝视、欣喜开怀之相,一颦一笑里更是藏着刻在记忆里的入骨柔情,于旁人阅见尚且如此,为夫者于心中想必已忆之百遍,心如绞痛。
看卷一时我心中一半歆羡一半不以为然,神仙眷侣之多,现实中虽不甚多,玛丽苏文中却不少见,沈复、芸娘二人无非是小打小闹,哪里比得上天马行空的YY人生。一直看到卷三才仿佛被重重一击,坎坷中一句一句皆是日常,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婆媳公媳矛盾、兄弟争利、囊中羞涩的绝望无助、刮风下雨的举步维艰,没有平常人一辈子遇不上的杀父之恨、家族世仇,有的全是生活中一天天相互扶持过来的坎坷际遇。看到“老亲又以盟妓一端,憎恶日甚,余则调停中立。已非生人之境矣。”和“绣经之后,芸病转增,唤水索汤,上下厌之。”胸中悲愤、忧郁、焦躁集聚,难以自持,仿佛我便在芸的身边,陪她领略着一个个难以承受的白眼,仿佛我便是沈复,眼睁睁望着心爱之人受尽委屈却无力改变现状。好好一对眷侣,何以竟要遭受这样的境遇!然而转念,这便是生活的苦难,父母不会因忠贞的爱情而疼惜你,金钱也不会因潇洒的做派而亲近你,坎坷中,唯一的温暖便是夫妻间的不离不弃相互勉励和朋友一次次的出手相助。
想起刚刚成婚沈复便外出学习,两个人刻了“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图章,一人执朱文,一人执白文,通信时便印在下面。年纪如此之轻、相处如此短暂就可以认定彼此为生生世世的爱人,沈复和芸娘,纵然命运多舛,仍是何其幸运!
不过薄薄一本几十页的小书,却悄悄藏匿了一段不离不弃令人感佩的爱情。与其叫《浮生六记》作沈复的小传,不如索性如芸娘所说,取名《吃粥记》,去定格一份早夭却深重的生生世世之情。
读浮生六记有感 篇4
经过了前两卷的行乐之日,沈复还是不得不迎来了坎坷之日。在这卷中,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到沈复的痛苦,能深切感受到他对命运的痛斥,芸娘最终因为难得寻得的妾被强权者夺走,大病一场去世,芸娘是如此的深爱沈复,以至于最后也是为了沈复而去。
芸娘死后,可见沈复本来便不如意的日子,失去精神支柱后,将变得愈发的折磨人。然而,芸娘的死,确实令沈复极其痛苦,但沈复则并没有多大多大地抱怨,他依然是顺其自然,故后来的一卷依然是记叙一些愉快的事情,只不过语气当中,多了一份寂静,一份孤独。而幸亏如此,沈复才得以写出《浮生六记》不是吗?
芸娘死后,由于接触太深,实在是令人伤感,后三卷的剧情看着也变得乏味了,末尾两卷听闻是后人补写。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沈复的浮生,在芸娘死后,便结束了。
读《浮生六记》,实在是感触很深,从最初的不懈,到后来的沉浸,从其中得到启发,再到最后为芸娘的死与沈复一同悲伤。这早已不仅仅是沈复的自传了,它也已融入了我自己的感情,成为了我自己的一段浮生,即使我不在这其中。或许有很多人也有着同样的感触。读《浮生六记》,我们不仅会跟沈复一起追忆过往,被芸娘和沈复以及他们的爱情所感动,还会随着这本书一同浏览这段浮生,从中得到众多启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深爱之人,梦中追寻;闻梦中事,启现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