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

2025/11/0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基本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和事件;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讽刺与想象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社会批判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教学重点:

分析《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手法及其社会意义。

领会作者通过虚构的旅行故事所展现的人性探讨和道德批判。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18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下的讽刺与隐喻,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作品,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冒险旅行或奇异世界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随后提出问题:“如果你能去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探险,你希望遇到什么?”简短讨论后,介绍《格列佛游记》的背景和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强调这是一部充满想象与讽刺的经典小说。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发放《格列佛游记》的简介和主要章节概要,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对小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小组分享: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章节,分享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印象深刻的情节。

三、深入分析(20分钟)

讽刺手法探讨:

教师引导:举例说明书中的讽刺场景,如“利立浦特”(小人国)中的斗争,映射现实中的党派纷争。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其他章节中的讽刺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进行讽刺,并讨论这些讽刺背后的深层含义。

角色扮演:选取书中几个典型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寓意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5分钟)

社会批判意义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格列佛游记》中对人性、社会、政治的批判在当今社会有何启示?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讨论。

创作环节: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格列佛,在一个新的奇妙国家的冒险经历,并用文字或图画形式表达出来,重点体现一种社会现象的讽刺或批评。

五、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讽刺文学的价值在于它能以独特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分析《格列佛游记》中最触动自己的讽刺场景及其现实意义。

阅读《格列佛游记》中未讲到的部分,准备下次课分享个人感受和新发现的讽刺点。

教学反思: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格列佛游记》的兴趣,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精神。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观点,促进课堂互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主要故事情节。

掌握作品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形象,如格列佛、小人国国王、大人国国王等。

学习小说中的讽刺手法,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积累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梳理《格列佛游记》的故事情节,分析格列佛的人物形象。

理解作品中的讽刺意义,尤其是对英国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2、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作品中复杂的思想内涵,包括对人性、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批判与思考。

引导学生从现代视角解读作品,理解其经典性与当代价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作者、背景、基本情节等基础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问题。

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航海冒险的视频片段(如《加勒比海盗》中的相关片段),引起学生对冒险故事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读过一些关于航海冒险的书籍,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格列佛游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介绍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他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政论家。

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18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政府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国内政治腐败,党派斗争激烈。斯威夫特通过这部作品对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三)情节梳理(12分钟)

让学生简单回顾自己所了解的《格列佛游记》的故事情节。

教师按照格列佛游历的四个国家(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顺序,详细梳理故事情节。

小人国(利立浦特):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中遇险,漂流到小人国。小人国的居民身高仅六英寸左右,他在那里经历了许多奇特的事情,如帮助小人国打败邻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却因拒绝执行国王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命令而被视为叛国者,最终逃离小人国。

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格列佛再次出海,来到大人国。这里的居民身材高大,他在这里像一个小动物一样被人们观赏、玩耍。他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政治、军事等情况,国王却对英国的制度表示不屑。在大人国的经历让格列佛对自己国家的所谓文明有了新的.思考。

飞岛国(勒皮他):格列佛又来到飞岛国,这里的人精通数学和音乐,但他们的行为古怪,整天忙于不切实际的研究。飞岛国还统治着下方的岛屿,对下方岛屿进行残暴的统治。格列佛在这里看到了科学脱离实际的荒谬。

慧骃国(马国):最后,格列佛来到慧骃国。这个国家由理性、善良的马统治,而形似人类的“耶胡”则是贪婪、丑陋、凶残的动物。格列佛在这里与马交流,开始厌恶人类的种种恶行,最后他在马的要求下离开了慧骃国,回到英国后对人类社会感到失望。

(四)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讨论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补充。

他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多次出海航行,不怕困难和危险。

他善良、正直,在小人国帮助利立浦特人,在慧骃国与马建立了友谊。

他善于观察和思考,在游历各国的过程中,不断对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政治等进行比较和思考,从而对自己的国家和人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会表现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盲目自信,在与慧骃国的马交流时,他虽然认识到人类的丑恶,但也难以完全摆脱人类的思维模式。

格列佛:

除了格列佛之外,让学生选择小人国国王、大人国国王、飞岛国居民或慧骃国的马等人物形象中的一个进行分析,然后个别发言。

(五)讽刺手法分析(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中的一些情节,如小人国通过跳绳选拔官员、飞岛国科学家进行荒诞的研究等。

提问学生这些情节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哪些问题,从而引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

详细分析讽刺手法:

对政治的讽刺:通过小人国的党派之争(高跟党与低跟党)和战争(因吃鸡蛋先敲大头还是小头引发的战争),讽刺了英国当时政党之间的争权夺利和无谓的战争。

对人性的讽刺:在慧骃国里,将人类比作贪婪、丑恶的“耶胡”,批判了人类的自私、贪婪、嫉妒等不良品质。

对科学脱离实际的讽刺:飞岛国的科学家们只注重理论研究,不考虑实际应用,讽刺了当时英国科学界的一些不良风气。

(六)主题探讨(10分钟)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作品的主题包括对英国社会现实的批判,如政治腐败、党派斗争、殖民扩张等。

对人性的思考,揭示了人性中的丑恶面,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通过格列佛的游历,探讨了理想的社会制度和人类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性、善良、公正社会的追求。

(七)拓展延伸(5分钟)

让学生思考《格列佛游记》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意义。

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也运用了讽刺手法的例子,并简单分析。

(八)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格列佛游记》的情节、人物形象、讽刺手法和主题思想等。

强调这部作品的经典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九)布置作业(2分钟)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格列佛游记》的理解和感受,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选择《格列佛游记》中的一个情节,改编成一个短剧,下节课进行表演。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 篇3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格列佛游记》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及其创作背景。

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经历。

学习小说中讽刺、夸张等艺术手法,并能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文本片段、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小说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批判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

感受格列佛在不同奇遇中的勇敢、智慧和乐观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奇遇经历,理解这些经历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格列佛、小人国的国王、大人国的国王等。

掌握小说的讽刺艺术手法,体会作者对社会弊端的批判。

2、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深层次的寓意,尤其是对人性、社会制度和人类文明的思考。

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讽刺现象与现代社会进行类比,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手法等知识。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与奇幻旅行有关的图片(如《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电影海报、《海底两万里》的书籍封面等),提问学生是否读过类似的充满奇幻冒险的书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格列佛游记》,介绍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3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照片,简要介绍他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政治生涯、社会活动等。

讲述小说的创作背景:18世纪初的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英国在对外战争中耗费巨大,国内政党斗争激烈,统治集团腐败。斯威夫特通过这部小说对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三)整体感知(12分钟)

请学生快速浏览小说的目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格列佛先后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四个国家的基本情节。

简单介绍四个国家的基本情况:

小人国:国民身高仅六英寸左右,格列佛在小人国经历了许多荒诞的事情,如他帮助小人国打败了邻国,却又因不愿灭掉敌国而被小人国国王猜忌。

大人国:这里的`居民身材高大,格列佛在这里像个小玩具。他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情况,却遭到国王的批判,国王认为英国的政治、社会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

飞岛国:岛上的人热衷于研究一些不切实际的科学,如从黄瓜中提取阳光等,并且对下方岛屿进行残酷的统治。

慧骃国:由马统治,“耶胡”是一种类似人的丑陋动物,代表着人类的丑恶面。格列佛在这里感受到了马的理性、智慧和善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四)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

格列佛

组织学生阅读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相关章节(如“绳上跳舞”的情节),分析格列佛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格列佛在小人国的表现体现了他的善良、勇敢、聪明和正直。他在面对小人国复杂的斗争和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再让学生阅读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部分,分析格列佛在这里的表现。例如,他在大人国的宫廷中,虽然渺小,但依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教师总结格列佛的人物形象:格列佛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智慧、善良且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现象有着敏锐观察力的人物,他的经历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其他人物

选择小人国的国王和大人国的国王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找出描写两位国王的语句。

小人国国王:通过分析国王对格列佛的态度以及他的治国方式,如利用绳上跳舞选拔官员等,得出他的专制、狭隘、虚荣等特点。

大人国国王:他博学、理智、善良,对格列佛描述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五)艺术手法分析(10分钟)

讽刺手法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中的情节,如小人国通过“绳上跳舞”选拔官员,飞岛国科学家们不切实际的研究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情节是如何运用讽刺手法的。教师讲解这种讽刺手法是通过夸张和荒诞的情节来揭示当时英国社会的腐败、虚荣、不切实际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说中再找出一些运用讽刺手法的例子,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讨论结果。

对比手法

以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的不同遭遇为例,分析对比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在小人国,格列佛是个巨人,而在大人国他却像个小昆虫,这种身体大小的对比,也反映出两国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对比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即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不同国家的特点,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

(六)主题探讨(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这部小说仅仅是一部奇幻冒险故事吗?它还反映了哪些深层次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方向可以包括:

对当时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批判,如政党斗争、官场腐败等。

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如飞岛国的科学研究和慧骃国的马的文明,对比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

对人性的思考,通过格列佛的经历和他对不同国家人物的观察,探讨人性中的善恶、虚荣、贪婪等。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明确小说的主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人性和人类文明的深入思考。

(七)课堂小结(3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和主题等。

强调《格列佛游记》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阅读整部小说,深入体会小说的内涵。

(八)布置作业(2分钟)

写一篇300-500字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格列佛游记》中某个情节或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国家,用自己的话描述格列佛在该国的奇遇,要求语言通顺、情节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