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乌鸦喝水》教案

2025/11/0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乌鸦喝水》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乌鸦喝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学会遇事情懂得冷静,认真想办法解决。

2. 幼儿会复述故事。

3. 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画画心得。

4. 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 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 领悟故事中的含义;

2. 复述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 图片:乌鸦,石头,玻璃瓶

2. 添画《乌鸦喝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体不能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可以从哪里可以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呢?如果给你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很少的水,又 不让你把杯子拿起来,说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喝水的故事,这是一只和聪明的鸟,我么先一起猜猜它是谁?

3. 猜谜语:身穿黑袍子,长得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二. 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1. 幼儿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2. 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里讲了一讲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总结)

3. 教师进行总结:是的,我们要像乌鸦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 认识词语:乌鸦,石头,玻璃瓶

5. 幼儿复述故事。

三. 添画《乌鸦喝水》

1. 讨论:如果你是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 幼儿添画《乌鸦喝水》的办法;

3. 幼儿分享自己的'画面及画面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平,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小百科:乌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又叫老鸹,嘴大喜欢鸣叫。为雀形目中体形最大的鸟类,体长50厘米左右。

《乌鸦喝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随课文识字,认识8个一类字和绿色通道里的3个字。

2认识两个新偏旁:手字旁、走字旁;学会写:看、起。用部件法学习:于、办、法、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4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烧瓶和红水、石子、遮布、托高台。

2生字卡片(黑色纸,双面胶贴好)。吸铁石。

3贴好课文插图。画好田字格。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朱老师要给大家做个实验。(出示半瓶水的瓶子)看!这是个(出示词语:瓶子)(瓶子)后鼻音(瓶子)。这瓶子里有半瓶水。现在,朱老师要它变,注意看,水有什么变化。(放小石子)

(水满出来了)

为什么石头放进去,水会升高呢?(指名2人)

(因为石头放了进去就会水升高)

因为石头放进去,占据了水的位置,水的位置被占掉了,就被石头挤啊挤啊,挤上来了。我们小朋友洗澡的时候,浴缸里放满了水,我们一坐进去,水就出来了,这也是因为?

(我们人占掉了水的位置)

实验就做到这里,下面,朱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

(想)

说有一天,一只乌鸦口渴了(出示词语),口渴就要怎么样?(找水喝)所以这个渴字大家看,就是什么偏旁。(三点水)它找呀找呀,突然,他看见一个瓶子(出示插图)里面有半瓶水,哎呀!它这个时候什么心情啊?(指名2生:很高兴!很开心)可是呀,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读读课文你就可以知道啦!(注意)

初读课文:

要读明白课文,先要认识生字,做第一件事:把一类字和绿色通道里的字拼拼读读,读准音,看清形(开始)第二件事:把生字放到课文里,把句子读通,课文读顺。第三件事:再读课文,不懂的地方看看课文插图想想再读。

请你用四个字来回答。课文讲了谁?干什么?(乌鸦喝水)

(出示课题):比一比,喝水的喝和口渴的渴,有什么不同?

(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口渴的渴是三点水。)

为什么喝水的喝是口字旁?

(因为喝水是要用嘴巴的。)

那为什么口渴的渴是三点水呢?

(因为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

学习第一小节

课文中谁口渴啊?(一只乌鸦口渴了)

指名读第一节。

口渴了没有水喝是什么心情?(想喝水,着急)

(出示句子11)读读这一句,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着急着想喝水呢?(到处)

到处是什么意思啊?(就是随便哪里,每个地方。)

乌鸦每个地方都想去找,这里那里,(指读到处找)(指名生2读)(它渴啊!它急啊!)找到没有?(找到了。)你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出示前半句句子12。出示生词卡片,读词。)找到水了,乌鸦,你心情怎样?(很开心)请你开心地读读这段话。(生读)哦,有水了,那乌鸦,你喝呀,你喝呀,怎么不喝呢?(指名说:瓶口小,乌鸦喝不着。)(出示后半句。)看看书上第一幅插图,这乌鸦看到水却喝不着,它怎么样?(很着急!急得汗都出来了。)刚刚还很开心的呢,啊,有水喝了,一会儿,发现这个水喝不着了,怎么样?(很着急)当中用一个什么词语连起来?(可是)可是前面乌鸦很(开心)可是后面很(着急),可是在这里起个什么作用?(转折)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把转折的感觉读出来。)(指名2生读,齐读)喝不着么就不喝了吧。好不好,小乌鸦?(不好,)那你要怎么样?(要想办法)喔唷!你真是一只肯动脑筋的小乌鸦,课文中的乌鸦也跟你是一样的。(出示卡片:怎么办呢?)乌鸦说这句话的时候还在干什么?(想)请你来想想。(指名2生读。你是在全神贯注地想。)乌鸦在使劲儿地想,用力(写个力字)地想,想得怎么样?(做动作,左右各撒汗)(满头大汗)(写:左边一些汗,右边一些汗。)什么字?(办)(指名2生再读句子怎么办呢?)

小朋友们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想了什么办法?(出示第2节。)(指名回答)(出示句子2)

(看课文插图,叼起(出示词语)是个怎样的动作。)(用嘴巴咬住)所以是什么旁?(口字旁)(指名读)

它叼起什么呀?(小石子)为什么要叼小石子呢?叼大石头不好吗?(因为大石头乌鸦叼不动。)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乌鸦?(很聪明,很动脑筋。)(指名读:它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22)它为什么一颗一颗的放?(因为这样就不会堵住了,为了把石子放准,它放石子的时候还要怎么样?(小心地))(指名读:强调一颗一颗)恩,乌鸦想得真周到,真是只(聪明)的乌鸦。(指名读)看图,它放了多少石子呀?(很多)这么多的.石子,它都是怎么样放进去的?(指名读句子22)乌鸦真(引说:辛苦呀!)齐读。句子22。[

辛辛苦苦总有回报,读(出示最后一句。)

水怎样升高的啊?(渐渐,出示词语,齐读2遍)也可以说是(慢慢)。怎么会渐渐(重音)升高的?(联系上句:一颗一颗)它放一颗,升高一点,放一颗,升高一点。瓶子里的水(引说:渐渐升高了。)(引说乌鸦就喝着水了。)喝着水的乌鸦,是什么心情?(很开心)(指名读)

乌鸦喝着水可不容易,这个好办法是怎么来的呢?(出示句子21)(指名读)(出示句子缺少终于)(指名读)你觉得这两句在意思上有什么不一样?(第2句有个终于就说明它想办法想了很久。)你说它会怎么想呢?(它看见石子就会想:石子放进去就可以水升起来,就可以喝水了。)还会想什么?(挑小石子)是呀,他想啊想啊,怎么样?(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出示词语:终于)这个办法想出来,怎么样?(很不容易)花了很长时间,动了很多脑筋!(指名读)(出示:办法)大家看办法的法怎么记?(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去。)

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朗读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一只乌鸦怎么了?他干什么?

它看见什么?可是怎么样呢?

于是它想?

乌鸦看见什么?然后怎么样?

它想的办法是?

最后?

(指黑板上的生字卡片)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乌鸦喝水的故事?

(练习)(指名生1试)(如果多就一起来。不多就个别。)

考考你的记忆力,(出示:手)(读之)手字放到边上,就变成手字旁(读之)看,有什么变化?(竖钩变成了撇。)现在,手放到了眼睛上,(出示看)就是(读之:看见的看)描红。

考考你的观察力,(出示题目比一比,再组词:于干)(终于的于,干活的干)看看有点像,比比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一个是竖钩,一个是竖)描红。

(出示起,这里有个新偏旁,走字旁。读之。)上面是个(己),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把走字底的捺画写得长一些,(边说边示范)己写在走字底上面,不要碰到走字底。描红。

写字本子上写。

《乌鸦喝水》教案 篇3

活动: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

《乌鸦喝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通过故事都知道乌鸦是通过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后使水位升高的办法来喝到水的,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和水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和材料的不同有没有关系呢?我想这可以让孩子来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正确答案的,而不是仅仅靠故事来知道结果,所以我就选择了一个内容让孩子进行小实验,在探索中了解真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有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乌鸦喝水的故事。

2、四人一组:每组三只瓶子,瓶子中的水分别是少,半瓶,大半瓶(各两份),一盆石子,一盆沙子,三支筷子,三把勺子,三只漏斗。 3、实验记录纸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那你们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呀? 小结:原来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位上升了,所以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那老师今天准备了三瓶水和石子,请你们看看这三瓶水有什么不一样?

师:有没有发现每个瓶子上都有一条蓝色的线,这个是水位线,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线说明乌鸦可以喝到水。 师:那是不是这三瓶水中加了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幼儿猜测)

师: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这个实验,三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做实验,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等一会儿你们自己商量谁做实验、谁记录。 师:那记录的小朋友怎么记录呢?

师:那我们就采用打“√”和打“×”的方法,在能够喝到水的瓶子后面的格子里打“√”,不能的'就打“×”,在实验过程中,边做实验边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等一组小朋友都做好实验了,那请你们把实验的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好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找一张桌子开始实验吧,不用搬椅子。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完成实验的小组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的小朋友把你实验的瓶子拿到前面的桌子上。 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纸)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纸上的结果。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红水中加了那么多的石子水还是没有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呢?

三、第二次实验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做第二个实验,还是和刚才一样的三瓶水,但是里面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把石子换成沙子来做这个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老师还有一些要求,请大家听仔细:还是和刚才一样四人一组,因为沙子比较细,所以老师请了小漏斗还有沙子和筷子来帮忙,注意不要把沙子洒出来,用筷子时要注意安全,而且这次要请小朋友自己来取材料了,老师已经帮大家分配好,请每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来拿沙子,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拿好就开始实验,请第一组的小朋友先来拿(一组一组跟上) 师:巡回观察指导,直到完成实验

师:请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小朋友和刚才一样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注意不要把水泼出来,慢慢走。 师:我们一起来看记录纸,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的记录

纸和第二次的记录纸上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师:为什么刚才在红水中加了石子水不能上升到水位线,而现在加了沙子却可以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图片)我们请小图片来帮个忙,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的呢?

师: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对呀!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红水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了,乌鸦就喝不到水了;而沙子比较细,缝隙很小,虽然水也流到了缝隙里,但是还能够上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可以喝到水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课后请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尝试一下,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好吗?

《乌鸦喝水》教案 篇4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一只乌鸦口渴了,自己想办法把瓶子里的水喝到嘴里的故事,告诉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想办法去战胜困难,解决困难,学习乌鸦的聪明才智,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使学生在学习故事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读准字音,认清部分字形,按笔顺正确描红书写部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猜谜导入新课,教学生字。

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乌鸦图)谁认识它?教师板书:乌鸦。你是怎么知道的?

2、边看边想:乌和哪个字有点像?学生书写鸟。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这两个字? 老师总结:因为小乌鸦长得黑黑的,连眼睛都看不见了,所以没有一点。

3、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4、板书喝水(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5、认识渴──喝这一组生字。师: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很像,你能准确地辨认它们吗?(三点水是渴,口字旁是喝,想喝水就是渴,有口才能喝。) 二、初读课文。

1、翻开书,看看图,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们首先来读准字音。(口渴、看见、办法、终于、渐渐、叼起、乌鸦、瓶子、)

A、自己读读。

B、请小老师领读。

(2)男女生比赛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3)齐读。

2、认准了生字,就能把句子读通顺。自己再读读课文。

3、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请小老师来评一评小朋友读得怎么样?好的表扬,有错误的请纠正。

4、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联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我们读好书,还要写好字。

1、我们刚认识的朋友,们还记得吗?(出示:生字。组词读)

2、有两个偏旁,就藏在生字字中。(课件:看、起)

(1)教学看。

A、(出示看字的生字卡片,用红笔描红偏旁。)看是手字旁,请小朋友看看,手字旁和我们平时写的手有什么区别?(第三笔变成撇)是呀!用手搭在眼睛上就是看。跟我读:手字旁。

B、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C、生描红、临写。点评。

(2)教学起。

A、(出示起字的生字卡片,用红笔描红偏旁。)起是走字旁。写走字旁时要注意什么?(第七笔捺要写长一些。)跟我读:走字旁。强调走字旁里面是个己而不是已。

B、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C、生描红、临写。点评。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那么它找到水了吗?又是怎么喝到水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按笔顺正确描红书写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题)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学了《乌鸦喝水》一课,和小乌鸦见了面。现在,小乌鸦可要考考大家呢。

2、你会认吗?乌、鸦、石、法、渐、瓶、办(书空,强调点的写法)、喝、渴(怎么分清喝和渴?)

3、你会用吗?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抽生填空后齐读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大家读一读,看谁读得好。(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 大家想象一下,乌鸦到处找水喝,如果我们用望远镜看一下,你会看到乌鸦到哪里找水喝?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带着你们的想象去读这句话,一定能读好。(生练读后做动作齐读)

(2)乌鸦继续飞呀,飞,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乌鸦看到水图片)你能感觉到乌鸦现在的`心情吗?(出示: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请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

(3)可是,乌鸦喝不着,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勾画此句。

(4)(图?)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出示: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把乌鸦失望、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5)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可边读边演)。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继续读读课文的二自然段,把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

(2)出示句子,理解词语。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请小朋友想想,乌鸦看见小石子是一下就想出办法了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指导读好终于边读边想象乌鸦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你知道这时,小乌鸦的心情是怎样的吗?带着兴奋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3)把你勾的句读一读: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4)乌鸦到底是怎么放的,我们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5)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吗?(慢慢)书上用哪个词来说?(渐渐)指导读好这个词。

(6)用渐渐说话(结合看图,说说瓶子里、外石头的变化、春天来了,天气......同着互相说)

(7)乌鸦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三、朗读课文,启发学生。

1、教师:同学们,如果当时,那儿没有石子,乌鸦还可以想什么办法喝到水?

2、讨论、交流:从乌鸦喝水这件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3、集体反馈。教师引导:是呀,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 4、怀着对乌鸦的赞叹之情,感情朗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1)想不想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讲给家里人听。可以看着黑板上行的板书,我们按照这个顺序,把课文内容回忆一下(引读)。

(2)记住课文内容了吗?同桌抽背齐背:愿意背的可以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一看书;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师总结评价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24乌鸦喝水 口渴了 找水喝 找到水 喝不着 想办法 喝到水 要动脑筋解决困难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插图入手学习第一自然段,然后导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在第2课时再学习二、三两段,探究其缘由乌鸦为什么把瓶子里的谁喝到了。在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抓住描写乌鸦心理活动的句子进行重点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对本课的字词教学指导的比较扎实,学生书写正确、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