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1
选择这本书其实非常偶然,当时我在博库书城寻找想要购买的人物传记的时候,经过一个转交时发现了这本书。因为近期刚吃了火锅所以看到这本名后很好奇地就拿起翻阅起来,结果没忍住读了好几章,最后因为时间原因(书店9点30关门)我干脆买回来细细品读。
这本书和我之前读的《马云传》、《任正非传》的视角不同,从第三人视角出发对海底捞的盈利模式、创业历程进行了剖析。让我比较意外的是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和大多数接触过的创始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张勇的文化是初中毕业,没有创业资本,也没有足够的人脉,海底捞的注册资本仅仅8000元,比任正非的华为的一半还少,起初人员+老板总共才4人。按张勇的话:“海底捞的客户是一桌一桌抓的。”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海底捞对每一桌的客人实行差异化服务。这本书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后我对张勇佩服有佳,我大致分享下他的整个创业经历。
海底捞最初的注册资本仅仅8000元,员工加老板一共4人,餐馆面积不大,也只能放下4张桌子。但是他们的服务很特别,思路也很新颖,当时首创了四川第一家串串火锅,这是他从麻辣烫的灵感而来。凭借过人的口碑,张勇赚到了他的第二桶金(第一桶是卖麻辣烫),之后他们扩大了面积,招聘了更多的人员,逐步走上正规。接下来是研制海底捞汤底,海底捞的所有酱料都是自己研发的,菜品都是统一采购配送。按理说一个餐饮企业的技术含量是很低的(零门槛准入),并且市场上同类型的火锅店有很多,但为何海底捞独树一帜?我每次去吃海底捞都要排很久。张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火锅的口味,更重要的是他的经营之道。
海底捞的服务员和其他餐饮店的`服务员最大的区别就是“权利”,海底捞的服务员会根据每桌客户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优惠”,比如客户生日了,会额外赠送一个菜,或者给客户一个折扣,做的更精致的会当场跑到隔壁蛋糕店现场给客户购买一个蛋糕。海底捞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同一个村子或者临近村子的人,通过老带新模式迅速培养出符合海底捞要求的员工。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的最大体会就是张勇在企业上的放权,这对餐饮企业是非常大的考验,因为采购的一个轻微小动作分分钟都可以让老板损失几万元。所以海底捞的模式是很多餐饮企业都无法学会的,即使学会了,也坚持不下去。海底捞创造了餐饮企业的一个奇迹,那就是差异化服务,这个理念一般在金融行业会比较常见,而餐饮往往拼杀更多的是口味和价格。
海底捞的模式估计是无法学会了,但是张勇放权的勇气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如果未来想在餐饮行业创业,首先得考虑该如何适度“放权”。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2
一个月前我刚高中毕业,我只知道在学校的生活的确是最单纯的,但对于社会的认识我仅仅限于最表层。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读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不能说自己对企业的全方位理解很全面,但还是比较深刻。
文章的开篇就写到,有人说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可是海底捞的80后,90后却早早成了社会的栋梁。没错,绝大多数的80,90后多为独生子女,相对父母那个时代我们得到的物质生活应该是不可比拟的,我们不为吃穿愁,我们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可是我们海底捞的80,90后呢,他们都来自偏远的'农村,他们家境不好,教育程度不高,为了改善家庭状况他们被迫到城里打工从而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们都面临着生存条件的艰苦,而海底捞却收留了这个特殊的群体,让他们找到自信,重塑新的人生观。
企业分工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一旦分工后,如何配合,可能涉及到的一系列边缘问题由谁负责。说实话任何一个成功或失败都是环环相扣的,过失并不是由哪一个部门或哪个人造成。就像上次校长说一位学生把书掉在学校了,学生家长打电话到学校所有部门,却没有一个人告诉她其实书就在教室,无疑,家长肯定非常生气,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推及到到底是哪个的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这事说通俗一点就正如打麻将一样,任何工作都不是单打独斗,要的是集体配合。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打麻将的人那真叫用心感受,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发扬一半的麻将精神想必会给自己和企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俗话说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可是这个公平很多时候是要靠后天去创造的。海底捞的员工就是和很多城里人不一样,两者一开始的命运就是截然相反的。可是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他们虽然不能选择出身,但他们能选择不断学习,从而改变命运。文章写到一位叫谢英的农村妇女,她没读过什么书,所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起初只能胜任传菜员的工作,后来被调到做员工餐,谢英没有做饭经历,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她不断学习和琢磨,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真是因为她的勤勤恳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加之其不断学习追求上进的精神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最后提拔她当了大堂经理,现在已是一家小区的经理。所谓人是活的,环境是死的,自己长了一身资本,为什么不努力多学几样为自己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3
餐饮服务行业,在古代,属于‘勤’行,要求从业人员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脚勤。这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员工的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作环境复杂,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人员流动性大。因此,对管理者而言,人员管理如何进行始终是老大难问题。
海底捞是个火锅连锁店,也属于餐饮服务行业。它的故事居然被知名作家黄铁鹰写成了一本书,还得到了大批优秀企业家的大力推荐,主要源于它独树一帜提出了‘以职工的成长促进企业的成长,以职工的满意促进顾客的满意’的新型管理思路,生动的体现了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思想的重新塑造和管理艺术对员工行为的深刻影响。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优秀的企业,他一定是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基础,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出的优秀的职工,才能持续不断的为社会提供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品牌美誉度和社会贡献率。海底捞的管理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达到了将‘顾客满意’作为员工工作和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指标。‘放权’,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信任;通过透明公正的后备干部使用规则,明确了企业发展的越好,员工的机会越多,而员工中的佼佼者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职工的职业前景看,成长空间的改变,给员工极大的动力,使员工真正感到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从而把一个个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的`打工者,改变成把工作当成事业干,工作起来有责任心、有梦想、有激情、有创造力的企业合作者。在企业感到被尊重,被信任的员工,必定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努力为顾客服务,想方设法让顾客满意,会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做到无须外界监督,实现自我管理,逐步成长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服务人员。
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顾客满意是职工满意的自然结果,职工满意才能带来顾客满意。通过《海底捞你学不会》我更深刻的理解了青银的厚德文化,随着“满意在青银”活动的不断深入,收费人员更深切的感受到了青银大家庭的温暖。青银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尽情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使广大职工在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感到前行有路,后顾无忧,青银为职工提供了优质服务,职工更加热爱工作;职工为社会提供了优质服务,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这就是我们青银人努力工作的意义所在吧。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篇4
海底捞,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以前总感叹它里面的服务人员态度好,又有耐心,这两天看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才发现其实里面真的有很多学问,包括服务人员身上的很多品质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
第一,要有乐观、主动的态度。
去过海底捞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是微笑服务,无论是说话还是倾听,都是面带微笑,眼神中传达出诚恳和欢迎你的意思,看似是一个很轻松的差事,但其实他们的工作强度很大,服务人员每天要站立将近10个小时,传菜员每天行走的距离不少于10公里,他们很多人脚上都长了水泡、脚气等各种各样的“职业病”,但他们不怨天,不尤人,用积极乐观的办法去应对,并永远充满着对自己的工作的自豪与骄傲。工作是固定的,但是态度是可以转变的,主动面对每一项任务,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对待,将压力和负能量转化成动力,工作起来就没有那么多苦和累了。
第二,要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海底捞不仅可以到店里吃,还可以送火锅外卖到家里,吃完以后,服务人员连垃圾也会收走,正是这样一群有责任心的人,造就了现在的海底捞,形成了一个很多时候其他餐厅都冷清只有他们家需要排队的局面。我们工作中很多时候都是琐碎的小事,也不像科研一样要有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需要的只是我们认真去对待,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怎样能比别人完成的更好,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多一份认真,把责任放心上,细节的'地方做到位,才能做到规范有序,准确无误。
第三,要达到极高的工作效率。
海底捞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快如飞,猛如虎”,“快如飞”是指上菜都是用跑的,个个脚步轻盈,健步如飞,能够在客人多的转不开身时,以极快的速度“钻”到客人前面去送菜;“猛如虎”指的是他们擦桌子时干净利索,眨眼的功夫就把桌子收拾好了,就像变魔术一样。其实这就是一种连锁反应,他们动作快,客人们吃饭的进度也就快,翻桌率也跟着提高了,每天接待的客人多了,他们的绩效很显然的就增加了。俗话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如果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有这样的工作效率,那么会节约更多的时间,会有更多的空闲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认真对待工作,把工作当成一种热爱,才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职业精神”,才能够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