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四、引发幼儿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
五、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 (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 “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课后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确有许多的知识、技能需要教师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儿无法凭借现有的.条件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师要直接给予一些替代性的经验,当出现一些新型复合材料的时候,需要给幼儿演示其基本的用法,当幼儿出现无法克服的客观困难的时候,及时的予以解除。图形变变是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我没有给任何提示,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中间稍微介入一下,最后放手让孩子们变,孩子们的探索有了别样的成功体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
规则: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
规则: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多种情境下正确数数的方法。
2、利用线索和已知条件对人物进行点数,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教具:PPT课件
幼儿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
重难点:
尝试在多种情境下正确数数。
利用线索和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场景中进行点数
(一)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兰,看看小兰在干什么?(根据小兰眼睛上蒙着的布条说出大家在玩捉迷藏)演示PPT1
1、看看小兰的朋友们躲在哪儿了?(大树后1个、房子里3个、草丛里2个)
2、演示PPT2:
(1)、引导幼儿根据露出来的部分确定人数。
(2)、幼儿找到一个,在这个人躲藏的地方画个圈——作为标记。
(3)、引导幼儿先数目测数群再接着数。)
小结:先数大树后面和草丛里的小朋友,再接着数房子里的,这样就不会漏掉了。
(二)一共找到6个小朋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6)
小结:人物(东西)多的时候或者看不清楚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一个标记,这样就不会多数,也不会漏数了。还可以先数一部分再接着数,这样也不会数错了。
观察重点:幼儿数数的能力和形式(目测、点数、接着数),知道标记的作用。
二、利用线索对人物进行点数
(一)今天小兰跟好朋友一起去郊游,他们先来到游乐场里,看看他们在玩什么?
1、演示PPT3(出示一堆摆放杂乱的鞋子)玩这个游戏是要脱鞋子的呢?你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2、只有这些鞋子,你能数出有几个小朋友在里面玩吗?(乱七八糟,数不清楚怎么办?把相同的鞋子整理好对对齐)
3、把这些鞋子对对齐,看看找对了吗?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双鞋?猜猜有几个人?
4、两只鞋子为什么只数“1”?
小结:一个人有2只脚,要穿一双鞋,所以要一双一双的数。以后脱好的鞋子要记得对对好放整齐哦。
(二)看看,小兰和好朋友到底在玩什么?是6个人吗?你们真厉害,光看鞋子也能知道有几个人。演示PPT4(海洋球场景)
观察要点:知道一双鞋子对应一个人,尝试一双一双数鞋子。
三、分析推理确认人数
(一)郊游真开心,小兰拍了很多照片,看看他们在哪里拍了照片?(熊猫馆PPT5)
1、观察分析,熊猫馆里一共有几个拍了照片?(点击熊猫馆前的.照片,共二张照片。)
3、有的人说3个人有的人说4个人,到底有几个人去了熊猫馆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演示PPT分别在小兰和同伴身上贴上数字标记。)
小结:小兰分别跟两个同伴一起拍了照,小兰拍了两张照片,只能算一个人,用数字做标记可以帮助我们数得更清楚。
(二)幼儿操作:
1、看完大熊猫,小兰又和好朋友一起来到了小河边,这次他们拍了3张照片,你能数清楚一共有几个人吗?想一想重复出现的人物应该数几次?(请你在方框里写上数字,也可以用点点来表示)
2、人手一张操作练习的材料,尝试分析、记录一共有几个人。
3、分享交流:到底是4个、5个还是6个人呢?说说你的理由。(点击湖边的照片,一共三张,将这些人物排成一排,确认有4个人。)
小结:数照片的时候要看清楚,重复出现的人只要数一次就够了。
观察要点:分析推理的能力,使用哪些符号做标记?能否用数字或点点进行记录?
(三)小结:今天我们跟着小兰一起去郊游真开心,知道了数数的时候要仔细不能多也不能少,学会了通过放着的鞋子推算出有几个人,还能从照片上观察分析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小朋友数数的本领越来越大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活动准备:
1、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
2、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数字“0”
1、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
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讨论
1、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幼儿自由讲。
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
“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复习0-10的排序。
2、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