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中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纲要》还指导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纲要》中的字里行间无不向我们透露着“学习不是告诉,是感悟、更是体验。”从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绝大部分孩子会活动得十分高兴和投入,且教育效果也会有所不同,那么数学游戏化就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有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去羊村》中,我以幼儿熟知并喜爱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为背景故事,以游戏为主轴,将各个教学环节紧紧扣在教学目标之上,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下,好玩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按一定的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目标:
1、掌握10以内的序数,并通过游戏学习按一定的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2、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喜羊羊与灰太狼》音乐,动画人物图片数张,羊村标识一个,,数字卡(1-10)各一张,箭头图示一个。
2、小树苗图片十个,水桶图片一个,楼房图示一个。
4、电影票三十张,红色十张,绿色十张,十蓝色十张。
活动过程:
1、到达羊村。(放音乐进入场地,以游戏的口吻导入活动。)
通过给羊村成员排队复习10以内的数序,初步感知序数。
2、绿化家园。(小朋友和羊村成员一起种树。)
在种树过程中再次感知10以内的序数,并学习按一定的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3、“猜猜我家在哪里”。(小朋友根据羊村成员提供的信息找他们的家。)
在找家的过程中,小朋友再次利用序数解决问题。
4、“高高兴兴看演出”。(小朋友通过电影票找座位。)
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序数含义的理解。
5、幼儿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操作材料,便于幼儿进一步学习10以内的序数。
中班教案 篇2
数学活动一:蚂蚁搬豆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数数。
2、锻炼仔细观察物体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描述图中蚂蚁的特征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小蚂蚁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看看图片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周围还有些什么?"
重点启发幼儿仔细观察、描述图中蚂蚁的特征
2、找找数数:
(1)师:"你能在图画中找出数量分别为1、2、3、4、5、6的东西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
(2)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分别可以用数字1、2、3、4、5、6来表示的?
3、圈圈画画:
师:"请把找到的.结果画在表格里,找的越多越好。(幼儿观察记录,教师启发幼儿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数学活动二:迷路的小蚂蚁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游戏规则及图示顺序寻找几何图形,并正确认识正方形、梯形。
2、寻找图形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小蚂蚁出门去玩,可一会儿在回家的路上迷路了。你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吗?"(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认识几何图形,发现规律。)
2、幼儿讲述发现的规律。
3、幼儿操作:帮小蚂蚁找家。教师提醒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并接着往下排。
4、评价幼儿操作情况。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在马路边》主题实施的过程中,我班孩子对各种车的名称和用途已基本了解。但在一些表现表达的活动中,孩子们大胆表现的欲望还不是那么有自信,动作表演还不那么夸张。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体态语言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想以《双层汽车开来了》为歌表演题材,通过猜、欣赏和边表演边学习的几个环节让孩子身心愉悦地参与活动。本次活动表现了四种人物不同的赶车情景,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在熟悉歌词的过程中,师通过引导,激发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双层汽车开来的欢乐情趣,幼儿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学习歌曲。
活动名称:双层汽车开来了(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学习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双层汽车开来的欢乐情趣。
活动准备:人物和双层汽车图片、琴和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看看马路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二、欣赏理解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2、理解歌曲内容:
问:歌中说到谁去赶车?赶什么车?是怎么去的?
三、表现表达:
1、、幼儿边听音乐边学习跟唱,愿意跟着老师一起表演歌曲。
2、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动作,能表演出角色的不同欢乐心情。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学习演唱歌曲。
2、借助游戏和故事情节,理解歌词的内容情节。
3、在游戏中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青蛙、河马的操作道具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谱。
活动过程:
1、教师边操作道具边以小青蛙的口吻讲述歌词中的故事情节。
提问: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呀?
2、教师夸张的表演范唱歌曲。
3、教师出示图谱,学习演唱歌曲。
(1) 学习第一、二句歌词。请幼儿跟随教师边自由表演动作,边学习演唱。
(2) 学习第三、四句歌词。提问:小青蛙钻进的大水洞是什么地方?请幼儿跟随教师边自由表演动作,边学习演唱。
(3) 结束句,教师边表演边范唱,引导幼儿感受、理解结束句中渐慢的旋律,并学习演唱。
4、教师与幼儿结合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5、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关注小青蛙高兴、恐惧、放松的心理过程,并尝试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小青蛙捉迷藏的时候心情怎样?听到响声时心里怎样?发现是一场虚惊,心里又是怎样?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情来表现?”
6、跟随教师边自由表演,边演唱歌曲,注意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青蛙的情绪变化。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