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猴》教案参考
微文呈现整理的《雪猴》教案参考(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雪猴》教案参考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蹿跃”“龇牙咧嘴”“默契”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雪猴的可爱和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感情。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猴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感受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亲密关系。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动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雪猴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深层意义,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雪猴的可爱和边防战士的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雪猴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雪猴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雪猴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猴子吗?猴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那你们知道雪猴吗?它们和普通猴子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雪猴的课文——《雪猴》。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巩固读音。
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理解的词语意思,教师相机指导,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如“蹿跃”“龇牙咧嘴”“默契”等,可通过联系上下文、动作演示、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第一部分(1-3):介绍雪猴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二部分(4-6):讲述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亲密关系,雪猴为战士们预报天气、传递信息。
第三部分(7-8):写边防战士对雪猴的喜爱和尊重,以及雪猴对战士们的信任和依赖。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雪猴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学生朗读后,组织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雪猴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句子,如“它们的身体又长又壮,皮毛油光水滑,头和脸长得很像人,尤其那一对圆圆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显得格外机灵。”“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在树枝间蹿跃,互相追逐嬉戏,有时还会调皮地向人们龇牙咧嘴。”通过这些句子,让学生体会雪猴的可爱和机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读出雪猴的活泼可爱。
学习第二部分(4-6自然段)
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雪猴预报天气的情节,如“雪猴一会儿直立起来,龇牙咧嘴,一会儿又蹦又跳,嘴里还发出‘吱吱’的叫声。不一会儿,那些在枝头的猴子也都一齐向战士们围拢过来。战士们刚把饭送到嘴边,就见雪猴在一旁‘吱吱’地叫,仿佛在提醒战士们:‘天气要变啦,快回洞去!’”让学生体会雪猴的聪明伶俐和与边防战士之间的默契。
提问:从这些事情中,你感受到了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它们不仅是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和伙伴。
指导学生朗读这部分课文,读出雪猴的聪明可爱和战士们对雪猴的喜爱之情。
学习第三部分(7-8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7-8自然段,思考:边防战士为什么那么喜欢雪猴?雪猴对边防战士又有着怎样的感情?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战士们的日常生活和雪猴的行为表现中寻找答案。
教师总结:边防战士喜欢雪猴,是因为雪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和伙伴。雪猴对边防战士也充满了信任和依赖,它们与战士们和谐相处,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雪猴也像战士们一样,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边防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感受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深厚的情谊。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
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从雪猴的特点、雪猴与边防战士的关系、作者的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教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有没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例子,或者自己知道的关于动物与人类友好相处的故事。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观察它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然后写一篇短文,介绍这种动物,要表达出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完成课后练习。
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雪猴》教案参考 篇2
教学要求
1.了解雪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继续学习和巩固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雪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如何抓住雪猴的特点来写的。
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雪猴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边防哨所战士与雪猴之间的关系。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谈话:大家都很愿意到动物园游玩,更喜欢去观看猴子的表演,它那逗人的表演,不时引得人们捧腹大笑。那么生活在我国云南边境的雪猴有什么特点,又和哨所的战士们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雪猴》这一课。
板书:雪猴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
①课文主要讲了雪猴的哪几件事?
②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然后给课文分段。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霏霏细雨 蒙胧 香蕉 蹿到溪水畔
咧嘴龇牙 摹仿 单杠 山寨 搔一搔
大惑不解 聊天 催
2.容易写错的字。
蒙胧:“胧”不要写成“肬”。
咧嘴龇牙:“龇”不要写成“呲”。
大惑不解:“惑”不要写成“或”。
摹仿:注意“摹”的下部是“手”。
聊天:“聊”不要写成“ ”。
3.应理解的词语:
蹿到 咧嘴龇牙 大惑不解
四、再读课文,了解脉络
1.读读描写雪猴特征的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雪猴的哪几件事?
3.讨论分段。小组讨论
五、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①“不久会……送礼物”中的“小朋友”指的是谁?为什么会送礼物?说明什么?
②雪猴有哪些特点?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2.讨论思考题。
3.分小组读课文第二段,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猴和边防战士友好相处?
②边防战士服役期满,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4.指名读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
六、巩固全文
1.指名分段读全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要爱护动物。)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雪猴》教案参考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雪猴的特点及它与边防军人的亲密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通过自学,理解本课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雪猴的特点及它与边防军人的亲密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生活在我国云南边境一带的猴子,它的名字是雪猴,它的形象像普通猴子,但躯体较为高大,鼻孔朝天,非常机灵、可爱。它早已和那里的人——边防战士成了好朋友。
(二)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雪猴的哪些事?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事情写具体的?
(课文主要讲了雪猴的三件事,一是作者“我”初到此地雪猴为“我”送来一小把香蕉。因为这里来了新客人,它“就会热情地送上一点森林的礼物”。二是雪猴与边防战士们友好相处,成了好朋友。三是“雪猴对这里的气候最敏感”,可以预报天气。)
(作者通过几天的细心观察和亲身体验,抓住了雪猴有代表性的几件事进行具体描写。)
雪猴有哪些特点?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躯体高大鼻孔向天热情喜欢绿色爱摹仿友善预报天气
师: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雪猴很喜欢这些军人。军人怎样对待雪猴呢?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边防军人“小朋友”
师:边防哨所的战士服役期满,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因为战士们在和雪猴的友好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战士们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三)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原因是什么?
雪猴和边防军战士友好相处,是因为雪猴爱军人,军人爱雪猴。
《雪猴》教案参考 篇4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雪猴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2、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雪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爱护动物,与动物建立和谐关系的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雪猴的可爱之处,以及作者是如何抓住雪猴的特点来写的。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客人,你们看他是谁。(出示雪猴的图片)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有关于它的知识吗?
请学生结合课前找的资料介绍一下雪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雪猴这一课,看看课文写了有关雪猴的什么事? (情境的创设,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拼音和汉字对照读,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接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哪些字、词在读课文时要特别注意。
(3) 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4)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雪猴初次相识,并写出了它的可爱?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边防战士和雪猴相处的事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分层次的读中了解文章的内容,每一遍的.读都有不同的目的,这样就由浅入深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通过本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雪猴的可爱之处,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以我把文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作为指导的重点。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雪猴的哪几件事?
再想一想,课文写了雪猴许多可爱之处,你觉得哪处最可爱,怎么可爱?作者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在学生汇报时老师进行引导,用多媒体出示:只见一只毛色鲜亮的猴子,回头看了我一眼,还点了点头,然后转过屋角,闪进丛林,蹿到树上消失了。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雪猴,文中有几个描写雪猴动作的词语,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让学生再有感情的朗读、评价,在读中体会雪猴的可爱,并且体会到了作者抓住了雪猴的样子和动作进行描写,把雪猴机灵的特点描绘的淋漓尽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总结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参与评价,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猴和边防战士的深厚感情,边读边画出句子或段落。读完后学生进行汇报,在汇报中指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悟雪猴与边防战士相处的和谐景象,体会他们之间难以割舍的浓厚感情。这也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汇报后多媒体出示填空:( )的雪猴 ( )的边防战士 这个训练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运用词语的训练。
(让低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有一个培养的过程,所以我对学生进行了有步骤的训练,在阅读中由“扶”到“放”,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提高。)
在这两个环节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说一说雪猴和边防战士之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仿照课文,实践练笔。
让学生想一想课文中是抓住了雪猴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仿照课文,写一篇你与小动物亲密相处的小练笔。
(这一个环节在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练笔同时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总结全文
谈话: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用简短的语言点明本课的内涵。
(低年级的语文课要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渲染、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进而达到乐读、会读、读好的目的。并通过语言训练,体会理解文章的内涵,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