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

2025/11/10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 篇1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多种形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展开探讨交流。在讨论、交流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让学生知道从宋庆龄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她拒绝的态度十分直接了当,没有丝毫犹豫。“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我让学生认真探讨这些话的含义,有的学生说:“宋庆龄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她不能跟爸妈一起去伯伯家,她要在家等小珍。”有的学生说:“宋庆龄拒绝了妈妈的建议,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没有忘记这件事,如果因此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使学生学有所悟,读有所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得到启示。

在下午的班会课上,我还让学生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都决心向她学习,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在学校要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家中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 篇2

《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到了能表现宋庆龄“一诺千金”的地方,组织交流感受,水到渠成地悟出了课文的道理。这节课实现了略读课文的教法,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出奇地好。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生活中遵守承诺的事情,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先说,然后大家练写随笔。随堂指导中发现,很多孩子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纷纷表示也要学习宋庆龄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两点思考:其一,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教学活动,正所谓生活处处皆德育。其二,抓住每个单元的略读课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略阅读的乐趣,正所谓该放手时要放手。

《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 篇3

成功之处: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览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

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 篇4

《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 篇5

《我不能失信》是我们进入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又引导学生重新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能读懂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针对这节课问题的设计比较好。本文的故事内容比较受学生的喜欢,也非常容易理解。在初读感知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

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接下来,我让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加深理解: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不去?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在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大多能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后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倾听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