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班教案

2025/11/10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夏天常见的水果,初步感知其特征。

2、能正确区分水果的味道,丰富词语:酸、甜。

3、能选择与水果相似的颜色涂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切好的水果若干

水果图片(西瓜、荔枝、葡萄)等

蜡笔、未涂色的水果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夏天到了,许多水果宝宝都成熟了,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水果宝宝?”

2、“今天,有许多水果宝宝来到了我们小(1)班,我们去看看它们长得什么样?”(指导幼儿可以看看、摸摸、闻闻感知水果的特征)

3、小结:夏天里的水果宝宝可真多,小朋友发现它们长得都是不一样的`,它们有的长的圆圆的、有的椭圆的,有的红、有的绿、有的黄……。)

4、师: “那这些水果宝宝是什么味道的呢?你们想不想来尝一尝?”请小朋友每样选一块尝一尝,把你尝出的味道告诉好朋友或老师!”

“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的?”

“小朋友真能干,水果宝宝有礼物要送给你们,它就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看看是什么?”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和水果宝宝玩 “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游戏。“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幼、同伴之间互找。)

6、给果宝宝穿衣服。

师:“今天果宝宝准备开一个舞会,大家都想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没穿衣服的果宝宝,先个别提问:……它穿什么衣服最漂亮?以引导孩子明确涂色的要求。

(提醒幼儿选择与水果相似的颜色涂色,要涂得均匀)

7、和果宝宝跳舞。

师:“你们帮助了果宝宝,把它打扮的这么漂亮!果宝宝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跳舞)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除了这些果宝宝夏天还有别的果宝宝吗?(……)看这些可爱的水果宝宝也是夏天的,你们认识它们吗?(拓展孩子们的认知)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各种各样的动物充满了兴趣,绘本《长长的……》出现的动物可谓是五花八门,像是来到了动物园,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作者在绘画时采用跨页设计,对所有"长长的"东西都加以适度的夸张,正好迎合了小朋友喜欢夸张的天性,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从而更加喜欢绘本。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长"的概念。

2、观察画面并大胆想象,说出长的东西的用处。

3、能一页一页翻书,初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重点:

让幼儿观察动物中的"长长的"。

活动难点:

观察画面说出长的东西的用处。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绘本PPT,人手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

一、观看绘本封面,引导幼儿描述与联想。

1、教师出示绘本封面并提问:封面上是谁?我们和小猴子打个招呼吧!

小猴子有长长的什么?(学说:小猴子的尾巴长长的。)小猴子在玩什么游戏?(小猴子在树上荡秋千)(评析:和小猴子打招呼,将幼儿的兴趣自然地带入到活动中,通过观察小猴长长的尾巴,小朋友对"长长的"有了深刻的印象。)

2、师: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身上有长长的地方?

3、师:这些小动物就藏在这本大图书里面,它们都有长长的地方,长长的地方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共同阅读大书至第5页。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第2至第3页,完整回答问题。

师:你看到谁啦?(我看到了大象)它有什么地方是长长的?(大象的鼻子长长的,用双臂甩甩学做大象长长的鼻子)它的长鼻子有什么用处呢?(长鼻子可以晒衣服)(评析:我请小朋友做简单的肢体动作,直接具体的感知这个"长长的"概念。)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第4至第5页,完整回答问题。

师:谁愿意再来帮我翻一页?(请一个小朋友来翻大书,其余小朋友一起来说说翻书的小儿歌"拇指食指靠靠紧,变成一个小嘴巴,咬住书的右下角,轻轻轻轻翻过来。")师:你看到什么了?(我看到了鳄鱼,还有小蜗牛)师:鳄鱼的哪里很长?(它的身体很长,站起来手臂往上伸)学说:"鳄鱼的身体长长的"。

师:它的身体变成什么啦?(它的身体变成了一座桥)(评析: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看书习惯,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翻书小儿歌",让他们基本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

三、自主阅读小书

1、提出要求:这本书宝宝里面还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都有长长的地方,小朋友们自己去书里找一找吧!翻书的时候可以轻轻地念翻书儿歌。

2、幼儿自主阅读3分钟左右,教师个别指导。

四、集中交流。

1、师:你看到了谁?它的哪里很长?(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寻找相应的书页)

2、幼儿讲述第14 至第15页,提问:

师:小朋友猜一猜这是谁?(老师介绍这种动物叫食蚁兽,它有长长的`舌头,)食蚁兽长长的舌头能干什么?(能伸进地洞里吃蚂蚁)

3、幼儿讲述第16至第17页,师:这种鱼叫飞鱼,飞鱼有长长的什么?(飞鱼有长长的背鳍)长长的背鳍可以干什么?(可以飞跃海面)

4、幼儿讲述第20至第21页,师:咦!企鹅身上没有长长的,但是它们也来了,小朋友找一找有没有新的发现?(企鹅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评析:小朋友能够非常积极地说出自己看到的,对p14p16页的动物是什么?小朋友不认识,教师重点作了介绍。)

五、完整欣赏绘本《长长的……》

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进行讲述。

六、许下长长的愿望师:小朋友,我们今天找到了小动物身上有长长的部位,那我们小朋友在长长的彩虹桥下面许下一个美丽的愿望吧!你想自己的身体上有长长的什么?有什么用处?

活动反思:

1、动物是幼儿喜欢和熟悉的,绘本《长长的……》出现的动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活动过程中小朋友能找出动物身上长长的部位,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出长的东西有什么功能。对绘本中出现的不认识的动物(食蚁兽、飞鱼),教师重点介绍,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

2、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不长,教师采用以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长长的",一方面让幼儿具体直接地感受"长长的",另外一方面也是让幼儿动一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专注,增强了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主动性。

3、活动从罗列各种动物"长长的"个体特征到企鹅群体的出现,从观察画面的特征到肢体动作的表现,从学说简单的语句到尝试仿说,让幼儿从多方面去感知"长长的"概念。

4、活动结尾让小朋友许下长长的愿望,"你想自己的身体上有长长的什么?有什么用处"? 促进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5、小朋友在自主阅读小书过程中,教师借助已经学习过的翻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布置了动物区,每天孩子都喜欢到哪里给动物喂食、看望它们。可是有一天一条金鱼死了,孩子们都很伤心,其中一个孩子说:“怎样能让金鱼活呢?”引起孩子们的兴趣,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医生。但对于医生看病的情况很不熟悉,于是设计了《动物看病》这堂课。

活动目标:

1、了解兽医给动物看病的情景。

2、体验给动物看病。

3、激发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

2、每人一个动物毛绒玩具、自制听诊器、手电筒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生病,会有兽医给它们看病。

难点:如何引导看病的程序。

活动过程:

一、通过看课件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看一个动画片。

观看课件

师:小朋友看到谁?

幼:小狗 。

师:小狗怎么了?

幼:吃多了零食,肚子痛。

师:小狗肚子痛怎么办?

幼:看医生。

师:医生怎样给小狗看病?

幼儿自由讨论怎样给小狗看病。

小结:要打针、要吃药、要抚摸肚子等,小朋友都说得很好,但是看病要有程序,不是随便乱开药。让我们看看医生怎样给动物看病。

二、老师逐一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了解兽医给动物看病的情景。

1、观看小狗检查身体的情景。

师:医生是怎样给小狗看病的?

幼儿自由说出所看到的结果。

小结:首先询问小狗的主人,小狗的情况;再体温表量体温,还要称体重;用听诊器听一听小狗的肺、肚子;用手电筒看一看小狗的咽喉、眼睛等部位;最后给小狗开药、打针。

2、观察小猫受伤的图片。

师:请小朋友观察第一张图片,叔叔在做什么?

幼:在给小狗清洗伤口,给它消毒。

师:第二张图片,叔叔在做什么?

幼:叔叔在帮小狗打针。

师:第三张图片叔叔在做什么?

幼:在帮小狗缝合伤口。

师:第四张图片叔叔在做什么?

幼:在帮小狗包扎伤口。

师:为什么要给小狗消毒、打针、缝合伤口、包扎伤口?

幼: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消毒是为了不让伤口发炎,打针是为了缝伤口没有痛,缝合伤口是为了伤口好得更快。

3、了解给动物看病的医生叫做兽医。

师:这些给动物看病、治病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兽医)

三、请小朋友当兽医,给动物看病,激发幼儿保护的情感。

1、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动物的毛绒玩具、听诊器、手电筒,学学兽医给动物看病或检查身体的动作。教师鼓励幼儿和”动物们“说话,询问它们的身体情况。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个小兽医给动物们看病吧。

2、集体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给动物看病的?

3、师:动物们生病了,会很难受,平时我们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幼:幼儿自由讨论该怎样保护动物。

活动反思:这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生病时,会有兽医给它们看病,让幼儿感到人们关爱动物的行为和方法。活动中,教师不是一味地将知识进行灌输,而是采用了结合经验、观察和游戏体会的方法能让幼儿了解。活动开始,通过观看动画片,激发幼儿的好奇。然后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了解兽医给动物看病的情景。最后再让幼儿用动物毛绒玩具进行游戏体会。这样层层递进,寓教于乐的形式便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而目标3没有达到,只是一提而过,所以把怎样保护动物来作为活动的延伸。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节奏的快慢旋律。

2、尝试运用纸条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3、体验“纸条宝宝”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萤火虫》 、“纸条宝宝”若干、“纸条宝宝”游戏音乐。

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快慢。

活动难点:

运用纸条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萤火虫”,导入活动。

提问:萤火虫的这段音乐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

2、请幼儿倾听完整的“纸条宝宝”音乐。

教师:“刚才小朋友跳的舞真好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段跳舞的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这一段音乐节奏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教师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分辨音乐的快慢。

3、再次倾听音乐,请幼儿用“耳朵”和“小手”一起听音乐。

(运用徒手动作帮助幼儿倾听音乐,从而辨别音乐的快慢。)

4、出示纸条,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在听音乐的时候有一位小客人也在听这首好听的音乐。”教师请出小客人(纸条宝宝)。“纸条宝宝今天想和小朋友一起听音乐玩跳舞的游戏,谁愿意和纸条宝宝一起玩游戏呢?”

5、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大家学一学。(慢慢的、快快的)

6、幼儿听音乐自由体验 “纸条宝宝”音乐游戏的快乐,教师注意引导。

7、师幼互动,共同玩“纸条舞”的游戏。

8、游戏结束部分:带着纸条宝宝到户外玩游戏(“萤火虫”音乐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