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蓝蓝的威尼斯》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领略威尼斯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独特的美。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课题中“蓝蓝”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激发读趣,感受美
1、在不读课文的情况下,多媒体播放威尼斯风光片。
要求:
(1)将威尼斯的风光用语言描绘出来。
(2)将观看威尼斯风光的感受用语言描绘出来。
2、听关于课文的配乐朗读(如《蓝色多瑙河》)。
要求:
(1)将作者描绘威尼斯瑰丽风光的语句找出来。
(2)将作者写游览感受的句子找出来。
3、将自己的描绘与作者的描绘比较,将自己的观看感受与作者的游览感受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
4、小结:
同学们的描述多用口语,直白简洁,而“蓝蓝的威尼斯”是个独特的风光瑰丽的城市,要把它如实地描绘出来,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写出美的精致。作者紧扣“独特”、“瑰丽”的特征,通过联想,运用贴切而新鲜的比喻,使威尼斯的风光好似一幅幅无法抹去的图画,永远定格在读者的脑海。
二、想象美景,积累美
1、美的形象与画面需要美的语言来表现。课文中,你发现哪些美的词语、句子、修辞、写作手法等为作者展现美做出了贡献?请找出来做成分类积累卡。
分类积累卡示例:
动词美:眺望耸立点缀连缀泛舟穿梭饱览逗乐
形容词美:蔚蓝瑰丽精细鼎盛和谐
成语美:鳞次栉比别具一格绚丽多姿
比喻句美: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她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互相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深秋的威尼斯……游客如云,……穿梭般来往的船艇,……
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写作手法美: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展现大运河两岸风光、圣马可广场美景。
2、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比喻句。提示:根据课文内容,突出景物特点,把感受到的内容诗意地表达出来。
示例: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美妙的意境,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3、学生分组合作品读比喻句,再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品读的同时指导学生中速、深情地朗读描写瑰丽风光的.语段)
4、小结:瑰丽绚烂的语言可以使文色浓艳,易于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而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美妙起来。
三、畅游胜地,实践美
1、转换角色: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如果你是当地一位导游,你打算如何向异地游客介绍威尼斯独特的美?
学生讨论汇总:(1)抓住景物特点,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地介绍。
(2)尽可够穿插与景物相关的传说、故事,增添人文色彩。
(3)将自己的热情融入景观介绍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引起游客的遐思。
2、大胆展示: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成导游与旅游团上台表演。
3、师生共同点评。提示:态度是否有亲和力、语言是否得体、介绍是否注重景物的神似、全面等。
4、总结写法: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一一展现出来,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这种写法可以避免写成“流水账”,是游记散文常用的一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
四、质疑探究,思考美
威尼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作者为什么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而拟题“蓝蓝的威尼斯”,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及主旨的?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提示: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理解。
明确:作者边走边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揭示了“蓝蓝的”深刻内涵:“蓝蓝的”不仅是指一种自然色彩,而且是一种人生色彩,它是美丽、和谐、幸福的象征。
五、体味反思,延伸美
1、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收获?
2、学者周国平在《城市的个性和颜色》一文中指出:城市没有个性,颜色就无从谈起。一个城市无论怎样繁荣,都不能丢失自己的个性。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六、课后练笔,发现美
请根据你对家乡的了解,选择一种色彩来概括其独特之处,并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和恰当的修辞手法。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篇2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1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蓝蓝的威尼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篇3
一、漫游威尼斯
1.教师导语: 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威尼斯碧海蓝天的水城 魅力 。
2.展示强 尼斯的风光图片。
(背景配置音乐《蓝色天空》,幻灯片自动切换)。按课文顺序,分别是俯瞰之景,水都夜景, 运河,“街道”,李亚度桥,公朵拉,城徽,圣马可教堂,叹息桥。
3.在欣赏图片的时候,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图片.
二、品位威尼斯
1.思考:哪一副画面给你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为什么?
2.教师自己准备几个片段
(1).俯瞰之景: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水都夜景: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 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入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3).深秋之景: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 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三、领悟威尼斯
思考:有位作家说,城市有自己的'个性和颜色,正如提到哈尔滨是洁白的,提到江南是翠绿的,那作者为什么用“蓝蓝”这个色彩来体现威尼斯的魅力呢?
四、游记小漫谈
1.思考:写作离不开模仿,如果让你学写一篇游记,你能从哪些方面去借鉴呢?
2.教师小结注意点
交代游踪,思路清晰;用好描写,创造意境;
写出感受,打动读者;融入知识,增加深度。
片段练习:威尼斯是“蓝”色的,那么市六中校园秋色是什么颜色呢?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感受,用比喻句描写一景。
听许志安的《威尼斯》
【反馈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俯冲(f ) 舷窗(xu n) 雕塑(s ) 串连 缀接(zhu )
B.瑰宝(gu ) 荒芜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
2、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认知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获得审美体验。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难点:①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一教时
设计思路:
在学生听读、自读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领略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在标题上做文章,抓住“蓝蓝”一词来了解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对于文章的优美语言,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整理、交流,并通过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最后, 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同一景色的不同写法。
一、导入
(从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入课文的'学习)
师: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来看一看。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
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跟随他/她的朗读一起来领略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边听边思考威尼斯给我们怎样的一个印象,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配乐:萧邦小夜曲)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
1、威尼斯给我们怎样的一个印象?
2、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按照作者描写的顺序回答)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
2.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点:
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教学难点: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一、独学
了解游记
游记,作为散文花苑中的一个重要品种,通常总是由“游踪”“风貌”“观感”这三个要素组成的。品评一篇游记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往往也适宜从这些方面入手。
所谓游踪,小而言之,是指作品中记叙的游程;大而言之,是指整个作品对于访游对象的连缀和布局。这是游记中各部分题材赖以勾联组合的线索,它体现着事物之间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读游记,揣摩一篇游记的构思特点,首先就得找出作者的游踪线索,把握作品中景移物换之间所体现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
风貌,就是指访游对象的风情状貌。有人把“游踪”比作游记的`骨骼;那么,“风貌”就该是游记的血肉。因为游记的写作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要告诉人们作者在什么时间游览或访问了什么地方,而是为了要把作者自己饱览的胜境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对那里的一切获得具体而鲜明的印象。而着力刻画和描绘对象的风貌,正是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写风貌,贵在写出对象的特点。而为了要如实地写出对象的特点,游记作者往往十分注意观察点的确定、独特感受的灌注和虚写实写的结合。
至于观感,那是一篇游记的灵魂。写游记而不能让读者触摸到作者感情的跃动,领略到附丽在那些自然景色、地方风物之中的作者的美学评价、生活情趣和社会理想,那是不可想像的。只是表达观感的方式,或聚或散,或隐或显,各不相同而已。
(一)掌握生字词
蔚蓝( )瑰宝( )(特别珍贵的东西)瑰丽(异常美丽)
穿梭( ) (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绚丽多姿( )(灿烂美丽)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搁浅( )(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二)阅读每一自然段,概括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三)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
二、对学
(一)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二)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例: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明确: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三、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