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2025/11/1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1

(一)内容简介

松鼠在池塘边发现一只很大很大的蛋,它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朋友们。大家都去看那只蛋,可奇怪的是,狐狸觉得那只蛋很普通,小熊甚至还觉得那只蛋很小。一只蛋怎

么会忽大忽小呢?难道是魔法蛋?最后,从蛋里钻出来的又会是谁呢?

(二)主题分析

故事以池塘边滚来的一只蛋为主题线索。蛋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蛋的不同种类、大小、颜色并没有仔细观察和比较过,更没有尝试过测量。故事满足了孩子的好

奇心,也激发了他们测量的兴趣,从而感知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不同结果。

(三)情节分析

故事从小松鼠发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蛋开始,这蛋有5个橡子这么大,让小松鼠吃惊不小,它把这新鲜事到处宣传。可是,这很大很大的`蛋在狐狸的眼里只有两根树枝那么大,在大熊的手里就更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测量比较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发现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就在这时,这只很大很大的蛋里有了动静,众人期待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于此。一只可爱的小小鸭诞生了,故事也在快乐和温馨中走向尾声。

(四)图画分析

通篇以彩色铅笔勾勒动物造型,以淡淡的水粉颜料为背景色,整个画面以灰色为主色调。在构图上,作者比较注重突显主题,强调并突出了动物们随情节变化的不同动作和表情。

在画面中同样一只蛋,有时很小,有时很大。此外,画面中多次出现上下排列着的五个橡子、两根树枝和小熊的半个手掌。这几件物品有什么关联吗?作者想借此细节让孩子们体会到:同样一个蛋,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五)角色分析

封面上有大大小小五个动物,它们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眼前一只蛋。根据角色的表情猜测一下,这会是什么蛋呢?随着情节的推进,动物们的表

情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些都成为小读者猜测故事情节的依据。

整个故事情节中,“蛋”随时可见,不同的是,有时一个蛋占据了整个画面,有时蛋小小的几乎不能发现。究竟为什么小松鼠觉得这只蛋很大很大,而大熊又觉得这只蛋微不足道呢?仔细分析一下动物的体形特征,答案就不难揭晓了。

(六)语言分析

通篇运用了大量对话的形式,将小动物拟人化,通过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将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故事中除了不断出现大和小这对反义词以外,从词汇意义的类别来分,还有两组词汇。第一组是表示称谓的词汇:我、你、你们等;第二组是表示数字的词汇:一只蛋、五个橡子、两只手、半个手掌等。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也了解到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2

【目标】

1、通过故事《响亮的大鼓》感受春雷,引起对春天自然现象的关注。

2、尝试运用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材料与环境创设】

1、教师:改编新教材故事《响亮的大鼓》

自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前期活动照片布置而成的版面。

2、幼儿:听到、看到过春雷、春雨认识一些动物,对它们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有一些了解开始探索、发现春天的秘密,有一些经验。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发现的春天的秘密

1、引出话题今天,金老师又发现一个春天的秘密……你还发现了哪些春天的秘密?

2、结合周围版面内容交流3、师生共同小结(注:加粗部分为幼儿即时回应)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秘密,小草变绿、种子发芽、花儿开放、动物出生春天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小朋友快快去发现。

二、听听、看看、说说“响亮的大鼓”。

(一)分解故事,体验春雷与冬眠动物的关系。

第一段

1、引出故事角色一――青蛙

(1)幼儿随意猜今天我请来了一位也很喜欢春天的动物朋友,你们猜是谁?

(2)根据逐步给出的外形特征猜这个朋友有四条腿这个朋友有四条腿,大嘴巴这个朋友有四条腿,大嘴巴,白肚皮这个朋友有四条腿,大嘴巴,白肚皮,绿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

(3)演示出课件,并用儿歌小结2、讨论:你们喜欢小青蛙吗?

冬天小青蛙在干吗?

它在哪儿冬眠?

3、演示课件,讲述故事第一段。

讨论:小青蛙在哪儿冬眠?

小青蛙怎么会醒过来?

青蛙想知道是谁在敲大鼓。你觉得会是谁在敲大鼓?

第二段

1、边演示课件边讲述,引出故事第二段

2、猜测故事角色二――蛇(1)看影子猜朋友(2)放大头部特征后猜测(3)演示课件验证

3、继续讲述故事?第三段

1、边演示课件边讲述,引出故事第三段

2、猜测故事角色三――熊(1)听脚步声猜测(2)演示课件验证小结:原来很重、很胖、很大的动物走路,发出的`声音就很响。

3、继续讲述故事?第四段

1、边演示课件边讲述,引出故事第四段

2、根据生活习性猜测故事角色四――乌龟这个朋友是从蛋里出生的。

有的住在水里,有的住在陆地上。

它也要冬眠,冬眠的时候可以睡在泥土里,也可以睡在沙子里。

3、演示课件验证

4、引导幼儿参与讲述故事青蛙、蛇、狗熊看见乌龟有什么问题要问它?

乌龟怎么说?

演示课件,揭晓答案

三、想想、说说自己对雷声的感受。

1、讨论:你们听到过雷公公敲大鼓吗?

雷公公打鼓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你们听到雷公公打鼓会怎么样?

2、小结:金老师小时候听到打雷也很害怕,可是现在我明白了,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春天,雷公公打鼓是要告诉大家“春天来到了”。

四、延伸:引发对春天(春雨等)自然现象的关注打雷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雷公公来了,谁也会跟着来?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借助语言、多媒体课件在多处设疑,使孩子们的思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处在积极、兴奋的状态,对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提出挑战。活动从聊聊春天的秘密;分享故事,了解春天是冬眠动物醒来的季节;找一找,了解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展开,萌发了孩子们对动物冬眠现象的强烈兴趣。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收集各种不同的纸质品,了解纸的不同用途。

2、按照儿歌的语言格式创编儿歌。

3、用纸变出不同的物体,体验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纸的`来历的兴趣。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教具——各种纸质品(餐巾纸、 纸碗 、纸盘、 信纸、小纸伞、 绘画纸、 报纸、 皱纹纸、 图书、 纸箱) 人手一张图画纸、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拿出各种纸质品,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

——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

——在哪里见过?

——还知道有哪些纸质品?

——人们怎么用?

小结:纸经过工厂的叔叔阿姨加工,可以变成很多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上节课,小朋友们学过的一首歌“纸爱变花样”,我们一起来演唱。

2、幼儿一起演唱歌曲“纸爱变花样”,并引导幼儿按照儿歌的语言格式改编歌词。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小朋友们刚才唱了纸会变成什么呢?

——那么你除了会卷棍子,还会用纸折什么?

(2)引导幼儿改编歌词。

例如:幼儿说“我会折扇子。”教师引导幼儿改成“折一折,变成小扇子。”

3、幼儿在桌面上取一张纸,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折各种东西。

——那么现在小朋友们用桌面上的材料变一变,看看你们都能变出什么东西来?

幼儿在桌面上自由取一张纸,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折各种东西,教师巡回指导,记录幼儿折出的各种纸玩具。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

2、尝试学习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学习按照规律仿编诗歌。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能大胆表达创编的诗歌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多媒体图饰: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

3、小图片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许多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呀?播放多媒体图饰:白云、小鱼、小鸟、花儿、蝴蝶、小羊图

2.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温暖的家,我们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小客人们的家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议论)

3.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来听听这首好听的诗。

二、展示课件,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小朋友你听见儿歌里说了什么,要用诗歌里面的话来回答。(幼儿回答一句,其他幼儿跟学一句)

2.你们知道小羊为什么喜欢住在绿绿的草地上?小鱼喜欢清清的河里?……

3.集体完整朗诵诗歌一遍。

4.分角色朗诵诗歌。

5.请个别幼儿朗诵。

三、结合诗歌原有模式进行仿编。

1.师:蓝蓝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呀? 幼:燕子(提醒幼儿用诗歌中的话来告诉大家,说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类推仿编诗歌

3.师幼有感情地朗诵新编的诗歌。

4.请能力强的幼儿朗诵自编的诗歌.

四、游戏:送它们回家。

请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图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图片仿编一句诗歌,再把它送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