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绝句教案

2025/11/18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绝句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绝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西岭、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三、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内容: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四、汇报学习情况。

1.汇报朗读和生字掌握情况。

(1)指名朗读,看看是否能读得正确、流利。

(2)“鹭、含、岭”这三个字的读音和字形好记吗?

(3)集体朗读。

2.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大意。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4)你能说说三、四两行诗句的意思吗?

(5)这两行诗句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6)大家再认真读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3.你认为诗人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1)学生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背诵。

五、感受诗的对仗工整。

1.这首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数量,“黄鹂”对“白鹭”是鸟对鸟名。诗人将它们对得多么工整啊!这首诗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对子,你能试着将它们找出来吗?

2.注意这些地方,再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六、总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课后自学的古诗《绝句》。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诗人。

四、解题。

五、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这首诗。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六、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要求: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七、汇报自学情况。

1.汇报朗读和自学生字的情况。书写生字。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讲了行船之快。指导朗读。

八、体会诗人心情。

1.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

2.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

3.试想: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怎么欣喜呢?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背诵。

九、总结。

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把行船写得惊心动魄,表达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十、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早 发 白 帝 城

黄鹂 千 一 闻猿声啼 山河壮美

白鹭 ↓ → ←

绝句 → 千秋雪 ← 生机勃勃 里 日 见万重山 心情愉快

(热 爱) 万里船

绝句教案 篇2

绝句教案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绝句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绝句教案 篇3

《绝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 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 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五、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 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 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 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 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 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三、 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 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 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 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 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 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 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 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 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 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 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 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 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 配乐齐背古诗。

四、 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 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 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 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

绝句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行“背诵古诗擂台赛”。

教学内容:

一、揭示课题。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

课前,刘老师布置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或有关杜甫大诗人的资料,谁找到了,愿意把他找到的告诉大家吗?

师小结:他一生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那时,一场战乱刚过,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师简介“安史之乱”)杜甫写的这首诗就是反映当时太平环境下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点明学法。

1、点明学法

师:平时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诗。第四步、读出感情。第五步、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诗,交流汇报。

四、感受意境。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五、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动乱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六、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师:懂得背诵还不够,还要把它默写下来。在默写之前,我们先来识记诗中的三个生字,同学们先自己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生字的?

3、默写古诗

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