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郑人买履》读后感

2025/08/18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郑人买履》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郑人买履》读后感 篇1

今天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和他一起读了一则寓言小故事《郑人买鞋》,愚蠢的郑人让孩子哈哈大笑,却也给了一定的思考,下面我谈下自己的读后感。

文章讲的是一个郑国人原来的鞋子坏了,于是他就想去买一双,他让自己老婆量好了原来的鞋的尺寸,写在纸上,准备去买一双一样大小的,但是,当他赶到集市时,发现因为心急没带那个纸,于是就想回家去拿,卖鞋的老板听到原因后,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自己试试呢,那样就知道鞋子合不合适了啊?

这个故事对于我们为人做事是有一定的启迪的,郑人的做法在我们今天看来自然是愚蠢的,但是这种做法的内核在今天我们进行工作时仍然存在,那就是不相信自己,不敢尝试,只想着有规矩可循,有办法可依,从而不敢创新,结果耽误了事情完成的最好时机。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事情已经有了前人经验的总结,但是也有很多事情都是充满着未知的因素,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视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因为这件事以前有过成例,就失去了创新的勇气,那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我们的工作也就会推进的很慢,当然,我们也不是要任何事情都要打破常规,毕竟前人的经验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在一些特殊事件上,采取一些符合科学规律的非常规的办法,就好像郑人一样,买鞋没有带尺寸,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脚来试出一双合适的鞋的,而不必花费无用的时间和精力回家去取所谓的.尺寸,所以我们在进行一些工作时,不要墨守成规,降低了效率,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郑人买履》读后感 篇2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故事,大家必定都很熟悉了,每个人都笑郑人痴傻,可所有的人都只能看见别人的过错,其实自己身上也发生过这种事,而只是自己没有察觉罢了。

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我由此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坐车时只买了半票,说自己是残疾人,并把自己的残疾之处给售票员看,但售票员只要残疾证,这时一个乘客看了很气愤就问司机:“你是男人吗?”司机说:“当然是。”“你的男人证呢?”“你无理取闹,当然没有!”司机说,“我不是男人,我来说,”售票员插上来说,“我看你不是人。”那个打抱不平的笑侃,“你,你,”“你没有人证当然不是人了。”这个故事里的售票员是典型的教条,做人若此,不亦惑乎?

实质上,我以前也是个很教条的人,做事没有商量,即使能变通的事我也不敢变通,这与"郑人"多么相似啊,而这样办事,效率低,很难完成任务,但《郑人买履》敲响了我的警钟,如果这样下去,估计我也就和机器人差不多了。

生活中,我看到无数这样的例子,守规矩是好的,但过于固执就是墨守成规,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造成反效果,任何事都是这样,“郑人”守规矩过了头,便落人笑柄,你追求美好的事物,但过了一个度,那便是贪心,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把尺子,一个底线,当发现自己过于执着时,就应该放弃,否则,不仅是落人笑柄,后果还会更加严重,比如“三鹿”奶粉事件,拥有了巨大财富,追求更多,原本没什么,但用了不正当的手段,越过了道德底线,造成了巨大的并且严重的后果,“郑人”只不过不会控制“规矩”的度,但如果我们控制不了“欲望”的度,便会后患无穷。

《郑人买履》让我一直回味……

《郑人买履》读后感 篇3

我读了《郑人买履》这篇古文,它的中心也就是主要内容是借用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脚的郑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像这样的人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等……总之是我们的长辈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举个例子,就像我看过的一个故事叫做《皇历迷》它介绍一个什么事情都看皇历的人,可是到最后这个人差点就死了。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个人做事不要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否则就会像那个皇历迷一样,严重的话可能会死人的,所以我劝你们还是不要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的好。

《郑人买履》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则寓言,叫作《郑人买履》。里面说有一个郑国人要买一双新鞋,于是他先在自己的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去集市上买鞋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忘了带尺码来。看着手中的鞋子,他遗憾的说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又急急回去取尺码。可是等到他取得尺码,再度返回的时候,集市早已散了,自然,他也没能买到新鞋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说:“我只能相信尺码,脚却是不敢相信的”。

看完后,对于固执的郑人,你会是一笑而过吗?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事不能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不要恪守成规、死守教条,要灵活且懂得变通。

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还有这样的“郑人”。譬如说我吧:老师为了让我们从小培养好的书写习惯,规定我们不得用水芯笔写作业,只能用钢笔。可是有一天晚上,我忽然发现书包里没有了一支能用的笔——在我的摧残下,它们都不能为我服务了。这时,时间已经较晚了,妈妈拿出了一只水芯笔,要我今晚先这样用着。可是,我坚决不同意,摆出一副没有钢笔就不写作业的样子。妈妈气极了“这么晚了我上哪儿去给你买?放学那么早,为什么都没听你说起?你再这样我就要打人了啊!”虽然害怕挨打,可我还是坐那儿不动。最后,妈妈没有法子,只得给姚老师打电话,最后在老师的圣旨下,我才接过水芯笔开始今天的作业。

像这样的一些事,还有很多。妈妈说:我就是那个郑人!就是一头不知变通的牛!

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但是,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却需要做到灵活机变,以其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能够更好地体会、运用这些,不再做那个固执、别扭的“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