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茉莉花》幼儿园中班教案

2025/08/20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茉莉花》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茉莉花》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茉莉花》,知道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典型民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盈流畅、纯朴柔美。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造型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创造性地表现茉莉花花丛造型。

3、喜欢歌曲《茉莉花》,愿意合作表现茉莉花花丛。

活动建议:

1、《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曲调优美,表现出纯朴柔美的感情。江苏扬州《茉莉花》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旋律轻盈流畅,易学易唱,广为流传,在国外也极具声誉。

2、活动欣赏时,尽量让幼儿置身于充满茉莉花香的欣赏氛围中(可用茉莉花香的空气清新剂营造氛围),投身茉莉花实物或自制花环、花叶、花朵的道具,帮助幼儿感受和表现,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茉莉花的姿态。

3、完整欣赏感受歌曲,教师观察、捕捉幼儿聆听音乐时的身体姿态,表情变化,并鼓励幼儿互相学习。

4、在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配合散文故事,鼓励幼儿与同伴用身体造型表现茉莉花花丛,随音乐旋律随风飘动,更深刻地感受歌曲旋律的轻盈流畅、纯朴柔美。

5、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表现的方式,如戴上花环、花叶扮演表现,或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等。

散文故事:

清清的小河边,有一束美丽的茉莉花丛。每当太阳升起时,茉莉花也就慢慢睁开了眼睛。闻一闻,真香!看,每一朵茉莉花都在展示自己独特的美,有着自己的姿态和心情。有的是害羞的茉莉花,羞答答地低着头;有的'是高兴的茉莉花,张开了笑脸;有的是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正在慢慢开放。哎,有朵茉莉花好像有点不太高兴,翘起了小嘴巴;有多茉莉花好像在哭泣,他想妈妈了;有多茉莉花正仰着头喝露水呢……小河的水闻到花香,也停了下来,他想留住这美丽的茉莉花香……你们闻到了茉莉花香了吗?

《茉莉花》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由江苏民歌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这首乐曲的主题是我国广大流传的民间小调。我们介绍的这首乐曲的主题细腻优美,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西尼用于《图兰多》的歌剧中,作为公主的主题音乐。这个主题属单乐章的分节歌,音乐的结构均衡,它的第三、四乐句歌词的连成一片也促成了音乐委婉流畅的独特风格。 此外,句尾的切分节奏,也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课 型:思维训练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茉莉花》辨别乐器组的音色,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感受作品中的音乐情绪及力度变化。

2、联系乐曲中演奏乐器的变化,使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排列及特点。

3、通过欣赏,熟记旋律指导学生用节奏重复变化音高的方法来续写乐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 具: 微机、 电子琴、 录音机、VCD 等

内 容:

a:音乐知识:谱表知识、民族管弦乐队

b:欣赏:《茉莉花》

c:创作

重 点:

A、感受欣赏乐曲中主题音乐情绪的对比。

B、辨别乐器的音色并感受其在乐曲中所创设的意境及作用。

难 点:

A、用节奏重复、变化音高的'方法续写乐段。

B、学唱所欣赏的歌曲。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制作的乐器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音乐知识的学习中。

3、通过学生亲手制作的乐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知识

1、民族管弦乐队 通过学习知识使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排列等

2、谱表知识 微机(显示) 通过学习知识使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排列等。

三、新授欣赏

1、初听乐曲 :a这首乐曲好不好听? b为什么好听? c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有几个段落?

d表现的情感是怎样的?

2、介绍作品:

a、《茉莉花》是一首江浙一带人们非常熟悉的民间小调歌曲,歌曲既能反映出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又能反映出人们对委婉动听美的追求。

b、乐器 (民族管弦乐队)

3、复听作品:

A、歌曲在节奏、速度、力度上的特点。

B、理解讲述歌曲情绪及形式特点。

C、听其它形式的作品,感受效果及情绪。

D、听演唱的效果并随音乐哼唱旋律。

4、演唱歌曲:

A、听音乐。

B、练习节奏。

C、初唱歌曲。

D、进一步演唱处理歌曲。

自然导入欣赏。先给学生对曲子的整体印象并能辨别音色。用对比的方法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效果并通过演唱进一步了解歌曲和指导学生掌握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效果。通过完整复听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乐曲能力。

切分节奏 X X X 、 XX X X

前松后紧 X XX

前紧后松 XX X

四、创作

1、进一步感受在欣赏演唱过程中的旋律

2、给出旋律并讲解创作要求和方法。

3、学生创作、演示。

4、总结创作练习。

复习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

五、总结

1、小结。

2、师生再见。

《茉莉花》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歌曲《茉莉花》

2、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

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歌。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歌唱

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今天请大家欣赏几首民歌。

民歌的题材有几种?(课件)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放录音或者范唱)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板书:

民歌的体裁: 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 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课件)

A、 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

(1)随录音轻声跟唱2——3遍。

(2)划拍唱——难点纠正:

(3)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5、放开声音唱一唱。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课件)

1、《茉莉花》者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欣赏不同地域的《茉莉花》

《茉莉花》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律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准确地随音乐做动作。

2、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的欢乐,感受舞蹈的优美。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教学准备:

音乐CD,茉莉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茉莉花

1、茉莉花的味道。

师:你们闻到了什么香味了吗?

师:是什么东西的香味呢?这是什么花?

2、茉莉花的颜色。

师:你觉得它是什么颜色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叶子是绿绿的,花朵是白色的。

二、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

1、完整欣赏音乐。

师:好听吗?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边看图片边欣赏音乐(A段)。

师:你们看出来,图片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吗?

师:一句话一幅图,这里有几幅图?原来第一段有6句,就有6幅图。

三、鼓励幼儿表现茉莉花的动作造型。

1、看图片做动作。

师:涂上的茉莉花都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张(花蕾)。谁来学一学?如果把我们的身体作为花蕾可以怎样呢?

师:这张呢?可以用什么动作?

师:画面上有几朵?那我们同伴间可以怎样来表现,谁来试一试呢?

师:如果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来表现一朵茉莉花,可以怎么样呢?

师:这张呢?在采花呢?能不能采?歌曲里是怎么唱的?

2、跟随音乐来表现。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朵茉莉花好吗?

三、欣赏B段和C段音乐。

1、B段音乐请幼儿两两合作来表现茉莉花花开的造型。

2、C段蝴蝶飞来了。

师:茉莉花开得好香啊,看!把谁都吸引来啦?

3、完整地欣赏音乐,幼儿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

(1)教师当蝴蝶点到谁,谁就起来开放。

(2)请一名幼儿当蝴蝶。

4、游戏:给每位幼儿发一张餐巾纸,用来扮演雪白的茉莉花。请不分幼儿扮演茉莉花,不分幼儿在C段扮演蝴蝶。

四、小结

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把茉莉花唱响全世界。

活动反思

《茉莉花》这首乐曲非常优美,它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著名的江南民歌。但对于我们北方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茉莉花的认识还是肤浅的陌生的。那么如何让幼儿欣赏,从哪方面欣赏?于是我们煞费苦心,认真分析歌曲内容、旋律性质。最后决定从情感的熏陶入手,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朵朵形态各异,充满思想的茉莉花。

本次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投入,陶醉其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了各领域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个环节过渡自然得当,都有小结与教育意义。让学生们喜爱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们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不足:

由于着急走流程,忽视了某些细节。在看图提问枯萎茉莉花时,没有引导幼儿表达出枯萎茉莉花的心情。有些语言组织不是很精练。在以后的活动中,一定要沉下心来备好每个环节,真正面对孩子,把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到。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做个有心人、用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