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八》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微文呈现整理的《语文园地八》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语文园地八》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中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黄河流域示意图;媒体资源:动画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视频《黄河治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课前导语”部分。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此过程利用动画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辅助教学。(SWF范读)
四、学习课文1—6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为什么?(课件3摇篮)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读第2段
4、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5、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课件5祸害)
(第1、4段)
6、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7、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课件6)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8、黄河变化的原因?(课件9)
(第6段2点)
9、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课件9后)
10、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11、有感情朗读这5、6段。
五、讲读第7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课件10)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拓展学习,看视频《黄河治理》。
《语文园地八》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篇2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和“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五个板块。“交流平台”是让学生了解复述课文要注意的地方。“识字加油站”让学生知道形近字的构字规律。“语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另一部分是让学生知道如何长话短说。“书写提示”教给学会一些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日积月累” 是继续夯实学生古诗文的基础,有一定量的积累,达到提高鉴赏古诗文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如何让句子长话短说对四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老师在这里应重点指导。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多样性,学会在不同情境中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简要复述课文要注意的地方。
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并能帮助识记、学习汉字。
3.能发现两组句子的特点,知道如何长话短说。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每组词语的规律,结合预习在本单元生字中找到形近字,试着写几组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形近字,认真书写。
难点
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平时容易写错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我们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怎么复述课文的?
2.自由读文中的一段话。
2.画出复述课文需要注意的地方。
3.同桌互读。
4.全班齐声朗读。
5.出示文章要学生试着简要复述课文。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你们去生字王国看一看,和生字宝宝做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2.借助拼音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3.出示词语,请学生轮读。
4.引导学生观察后同桌交流: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5.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6.拓展练习,巩固运用。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三、词句段运用
(一)抄写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不要写错。平时还有哪些字容易写错?和同学交流。
1.自主读词语,观察发现。
(1)自由读词语,指读词语,正音。
(2)仔细观察加点的字,说说这些字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4)学生将词语工整地抄写下来。
(二)读一读,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初读理解,用心体会。
读下列每组的句子,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异同。(课件出示)
2.分析比较,感悟发现。
(1)说一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师总结:每组的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每组的第一句分别加上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就更形象了。
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
(1)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语文园地教学的一个启示,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语文教学的课堂越来越广泛,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语文园地八》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合一合”的识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自学生字。
2、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能把短文读正确,了解意思。
3、能够根据情景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4、在口语交际中,能清楚讲解自己的设计,评出谁的设计好。
“日积月累” “我会读” “展示台”学习准备:
“我的发现” 归纳识字方法 积累字词
小组合作
卡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韵文发现规律。
2、引导归纳小结,如:“千”与“口”合在一起就是“舌”;“土”与“里”合在一起就是“埋”;……
3、学生识记生字:甘 埋 闯 掰 跌
4、师检查识字情况。
5、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生字。
如:日月齐照,大放光明。(明)
眼睛流水,泪水汪汪。(泪)
二 、“日积月累”
找一找每组字的异同点。
选字填空,然后读一读。
拓展练习
声 生 身 远 圆 园 做 坐
笑( ) ( )方 ( )好
学( ) 花( ) 请( )
( )体 团( )
三 、“我会读”
1 、自读短文,不懂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 、把短文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条大河对面,河面上没有船,也没有其他方法能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
现在,把你们设计的大桥图拿出来,向小猴子设计的桥。
想一想,怎样向小猴子介绍自己的设计,才能让他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案。
二 、分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设计的桥。
三 、小猴子选出自己满意的大桥,并说出选中的理由
四 、拓展创新
1 引导设计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2 鼓励学生讲出其设计理由和使用特点。
3 评选出最好的桥。
第三课时
1、认真看图,了解第三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
2、自己想出最好的打捞方法。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
4、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
5、试着把第三幅图画出来。
6、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语文园地八》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2.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
3.初步了解颜真卿的楷书特点,通过对其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4.学习并背诵关于“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颜真卿的楷书特点;学习并背诵关于“仁义廉耻”的名人名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
语言是我们互相交流的工具,是我们搭建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语言艺术,是我们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说明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本单元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有的对话很巧妙,有的叙述很风趣,发人深思。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并和同学们交流喜欢的理由。
预设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氏之子》一课中,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你来我往,真是巧。
预设二:《手指》一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各有特色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预设三:费奥多罗夫被老师误会的时候,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令人忍俊不禁。
2.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者事情。
3.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4.课外拓展,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作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位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是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道:“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师点评:面对美国记者多次不怀好意地追问,周恩来总理都能机智巧妙地应对,并且不失中国的颜面。
二、词句段的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教师出示课文例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中的例句,读准确、通顺,并自主交流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
2.同桌讨论后,点名回答。
3.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句子一:把“无名指”比作“关平”,把“食指”比作“周仓”,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这一场景生动地呈现出来。
句子二:把“体操运动员”比作“猴子”,体操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就仿佛是猴子在攀援、穿行,而我们知道猴子的动作是很灵敏的,想象这一个场景时就能体会出“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的画面了。
小结:两个例句的表达特点是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要呈现的整个情景更加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想表达的特点。
4.请同学们以“游子回到家乡”“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远处传来一声巨响”中任意情形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预设:
(1)游子回到家乡:十几年过去了,当他回到久违的家乡时,特别兴奋,他像只猴子,一路活蹦乱跳,东张西望。
(2)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滴答,滴答……那声音真悦耳,仿佛钢琴师敲出的美妙音符。
(3)远处传来一声巨响:远处传来一声巨响,好像闷雷滚动。
(二)学习第2小题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预设:从四个并列的分句中,我体会到了拇指具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体会这段话的写法,再照样子仿写一段话。
3.小组讨论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分享答案。
预设:螺丝是最不起眼的,但它的用途却是广泛的。例如二胡、小提琴要靠它固定琴弦;钟表要靠他连接其他零件;电视、空调、电视叫它锁稳固;几块木板靠着螺丝也能装成一把椅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写提示”
1.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导入新课:我国书法历史源远流长,在各种书体中,我们目前最常用的是楷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颜真卿的楷书。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认识书法家颜真卿,并感受其楷书特点。
3.借助《勤礼碑》(局部)书法作品,再次感受颜真卿的楷书特点。
(1)让学生自主阅读“书写提示”,圈画出描写颜真卿的楷书特点的词句。
(2)教师示范讲解一个楷书汉字,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楷书的特点。
(3)让学生尝试借助“书写提示”和教师的示范,交流对楷体书法的感受。
4.视频播放颜真卿的楷书,欣赏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图片,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5.教师小结:书法是中国最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一撇一捺也早已浸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二、日积月累
1.让学生自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提醒正确停顿。
3.引导学生理解大意。
(1)学生自读句子,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先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然后同桌交流。
(2)全班共同交流难以难解的词句。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翻译: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翻译: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③恻隐之心,人之端也。——《孟子》
翻译: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④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翻译: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⑤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翻译: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4.熟读成诵,内化积累。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创设情境,检查背诵情况。
5.小结:“仁义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
三、作业
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课外积累更多这样“仁义廉耻”的名言。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语文园地”中设置的感受作者写法的题目比较多,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同桌讨论,然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最后,通过具体的范例进一步巩固、深化理解。总体来说,学生掌握较好。
在学习“日积月累”版块,除了常规的教法以外,我还融入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易于且乐于接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