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孔融让梨》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孔融让梨》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我一直都在小学教,没有从事过实际的幼儿教育。这个教学设计可能有点小学化。这一课时我在女儿书上看到,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的。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孔融怎样分梨。
2、懂得尊重大人,爱护弟、妹。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为什么要“让”。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梨模型,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孔融。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
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
1、孔融家都有谁?孔融最大吗?
2、孔融为什么要一个最小的`梨?
3、孔融怎么对爸爸说?
4、你们喜欢孔融吗?
我们要像孔融一样关心大人,爱护弟妹。
三、经验联想
你们关心过别人吗?
四、做游戏
小朋友扮演《孔融让梨》里的角色。
教学反思
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
《孔融让梨》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孔融让梨》一文通过叙述家里吃梨,小孔融不挑好的,不拣大的,拿了个最小的梨,以及爸爸和孔融的对话来完成,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全文一共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配有一幅图,便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哥、挑、答、应、事”,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学习部首“广、竹”。
2.理解课文,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
3.积累词语:回答看见孔融哥哥应该懂事孩子
4.A层次学生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建立篇的概念,逐步学会数句子和自然段。
2. 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1.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讲读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出示一盘梨)问1:这是什么?梨。
问2:你想吃哪个?大的还是小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人,名字叫孔融。看看他是怎样选的'。
孔融让梨(齐读,个别读)
二、听故事,回答问题。
播放孔融让梨视频,回答问题
1.孔融选了大的梨还是小的梨?
2.他把大梨让给谁吃了?
三、学习词语:回答看见孔融哥哥应该懂事孩子
四、学习生字:
哥字音:gē独体字组词:哥(哥哥)笔画:10
挑字音:tiāo部首:扌组词:挑(挑选)(挑水)笔画:9结构:左右结构
答字音:dá部首:竹组词:答(回答)(答应)笔画:12结构:上中下结构
应字音:yìng部首:广组词:应(答应)(应该)笔画:7结构:半包围结构
广:座、庆、床、康、店。
事字音:shì独体字组词:事(事情)(懂事)笔画:8
五、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练习对话和复述)
一、总览全文,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跟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3.问:孔融有几个哥哥?几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在干什么?谁最先拿梨?为什么哥哥们不先拿?
师:哥哥们懂得谦让,让弟弟先拿梨。
4.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图中的人物穿着古代的衣服。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图:孔融拿了个什么样的梨?最小的梨。
2.跟读课文:孔融为什么拿一个最小的梨?
“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
3.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4.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第1句)
5.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6.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指名读第2句)
7.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8.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
9.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
10.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11.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2.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什么吃小梨?从他的说话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13.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让学生说说)。
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
14.把第二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跟读课文。
2.爸爸又觉得奇怪了,孔融不是还有个弟弟吗?最小的吃小梨,那也应该是弟弟吃最小的梨啊,于是爸爸又问了孔融。
“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指导学生读出疑惑难解的语气)
3.孔融是怎样回答的?
“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4.爸爸听孔融回答后,心情如何?你是怎样知道的?
爸爸听孔融回答后,很高兴,图中他抱着孔融,笑得很开心,哈哈大笑。
5.爸爸是怎样说的?
“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学生读出爸爸高兴,心情愉悦的语气)
6.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
对人谦让。
7.一家人吃水果时,你会怎样做?
五、复述课文。
1.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孔融)
2.复述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第三课时(课后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 ) ( ) ( )
宀 扌 广
( ) ( ) ( )
2.造句。
看见——
3.组词。
哥()挑()答()
应()事()
4.写部首。
哥()挑()答()
应()事()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孔融有五个()(),一个小弟弟。
(2)爸爸()()了,问:“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
(3)爸爸又问:“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4)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好()(),好孩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孔融让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弟妹。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故事录音《孔融让梨》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引起兴趣:
师: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它的'名字叫孔融。今天我们要来听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如果个别幼儿知道此故事,可以先请他介绍故事内容。)
2、倾听故事,理解感受:
师:孔融家里一共有几个人?孔融是第几个孩子?
孔融为什么要挑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
孔融是怎样对爸爸说的?(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
你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3、设计情景,情感迁移:
这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为什么到今天大家还在讲呢?
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呢?
经验联想:你关心过别人吗?
假设情景:
如果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了一位小妹妹,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你会怎么做?(鼓励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假如小弟弟喜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呢?(表扬个别幼儿)
看到小妹妹摔跤了,你会怎么做?
《孔融让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弟妹。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故事录音《孔融让梨》。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孔融。今天我们要来听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理解感受:
孔融家一共有几个人?孔融是第几个孩子?
孔融为什么要挑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
孔融对爸爸是怎么说的?(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
你们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三、设置情境,迁移感情
这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为什么到现在大家还在讲呢?
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经验联想:你关心过别人吗?
假设情景
如果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了一位小妹妹,车上已经没有位置了,你会怎么做?
假如小弟弟喜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
看到小妹妹摔倒了你会怎么做?
【活动反思】
经常说礼貌用语是一种好习惯好的修养,同样学会谦让也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美德,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很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在听了故事以后自己要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本次活动幼儿的发言讨论都很积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