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池塘》语文教学反思

2025/11/14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池塘》语文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池塘》语文教学反思 篇1

《小池塘》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1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池塘》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池塘》语文教学反思 篇2

春天的小池塘景色明丽,课文运用了许多打比方的手法将小池塘写得优美动人,学生读起来很享受。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五彩的世界”,我仿照课文的句式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说话训练:倒映在池塘里,像。小朋友们畅所欲言: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大苹果;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棉花糖;小鸟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只小风筝;蜻蜓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架小飞机;大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个巨人;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闪闪的萤火虫……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同时,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为了让孩子理解汉字间架结构之间的美,我则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吹”的口字旁比做是人的嘴巴,不能写得太大;把下边的“人”比做是一个人的腿,要又细又长些。

另外,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引导孩子们进行拓展,如:“小池塘里还可以倒映出什么呀?用“( )倒映在池塘里,像( )。”拓展练习说话。下面是我们班小朋友的“杰作”:柳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位美丽的少女;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棉花糖;小鸟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疾弛而过的`飞机;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闪闪的萤火虫;飞机倒映在池塘里,像潜水艇;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把锋利的剪刀……

当然,我的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后面的教学中多多努力!

《小池塘》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作者笔下的小池塘美,美得令人心旌摇曳,美得令人陶醉,美得令人心驰神往!这篇散文形象生动、内容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合理、意境优美。品读这篇文章实是一种享受。

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边读边在脑海中过电影,想象画面。学生美美地朗读着课文,教室里读书声此起彼伏。读完课文后,我就让学生说说小池塘美在哪里?一个孩子一脸陶醉地说:“池塘边的柳树姑娘很美,春风姐姐轻轻地吹,柳树姑娘的辫子甩来甩去。”孩子想象中的柳树真的很美,但第一自然段没有讲到柳树啊,我想要的答案是“水波美”、“芦苇美”。于是,我笑着问他:“第一自然段中有写到柳树姑娘了吗?”孩子摇了摇头,红着脸坐了下来。其他的小朋友似乎心领神会了,纷纷回答:“小池塘美在岸边的芦苇长长的,绿绿的。”“小池塘的'水波一闪一闪,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很美。”我很顺利地出示了两句描写池塘美的句子,按部就班和学生一起品味、朗读。

就这样,似乎非常圆满地结束了这一自然段的教学。

课后,我在想,孩子之所以能想象到课文描写以外的池塘边的景物,正是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读书,仿佛身临其境。这理应值得肯定表扬,可我却断然否定了他,这无疑给了这孩子一个深深的打击!造成错误的根源是:我的心中只装着自己预设的教案,把学生完完全全地丢掉了。

如果每一堂课上,老师的心中始终都装着学生,那么理想课堂离我们不远了。

《小池塘》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小池塘》就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对池塘里水波,芦苇,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开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教学《小池塘》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五彩的世界”。通过这篇课文,可以启发孩子,引导孩子大胆想象。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先整体感知课文,后精读课文具体感知,后背诵课文升华感情,最后是知识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池塘和五彩的世界。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认字、识词、读通课文,教学要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尤其是学困生。我们往往在课文的导入部分花心思、花时间,其实导入需要紧扣教材采用最简洁有效的方法,比如提个小问题、猜个小谜语,只要引起孩子的期待心理,让孩子想学就行,不宜让导入阶段偏长。一下的学生已经养成了预习课文的习惯,就可以直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而读顺课文。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心里一定要清楚哪些字词是重点难点,要多加指导,简单的就很快过关。这时,老师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如果他们都能够把字词掌握好了,说明老师的教学基本扎实到位了。教学手段也可以多样变化,有时让同桌互相指导,有时让四人小组活动,有时请几个同学起来比赛,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能够集中,也乐于参与。低年级的课文不长也不太难,教师要留给孩子时间自己去学字词、读课文,让学生慢慢学会自己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读懂、读好课文,其中有理解知识点、情感培养等多方面的`渗透。要上好第二课时,教师就必须紧紧扣住“读”,以读促读、读中见悟。比如我上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注意到了指导孩子们一句一句地朗读课文,通过画面、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如果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眼前出现了文本描绘的画面,他们就能够绘声绘色地读好课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物非常恰当地打了比方,我只想到了引导学生看画面、想象、自己打比方,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教材的语言美。月牙弯弯的,所以像小船;星星多又闪亮,所以像许多闪亮的珍珠,其中的确有值得体味的地方。另外,语文老师也可以用简笔画等方法配合理解课文,我画了椭圆的小池塘旁长满了芦苇,就能让学生很快明白为什么说小池塘像“大眼睛”了,如果在旁边再画个人的大眼睛一比较,就更加形象明白了。

我们一直在追求“有效教学”,那就要有“惜秒如金”的意识,抓紧课堂的每一秒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学生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收获更多!